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推进大部门体制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尹艳红
日期:2012-10-29 08:44:27
只占全国公路的4%,其他公路则全部由地方当局管理(何煦:《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中外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比较》,《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而目前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有些职权划分是不规范的,某些职权具有较大的重合性。同一事务,中央政府部门在管,地方政府也在管,同一机构接受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中央及省以下垂直管理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还存在条块之间的矛盾。
在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的过程中,应着手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责利益关系。凡属于全国性和跨省性的公共事务,由中央政府部门管理,以利于政令统一;凡属于地方政府管理范围内的公共事务,放手交由地方政府管理,以提高地方政府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地方政府应积极调整地方各行政部门,配合中央政府机构整合,明确自身和部属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出现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总之,中央政府部门应拥有管理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权和管理权,地方政府应拥有相对独立的地方事务决策权。这是一种完全互补性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职能划分,而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分权与收权。
三、处理好整合后各部门与其内设机构之间的职权关系
各部门内设机构是直属于部的下级机构,它们依据法律或适用于各部的一般行政程序进行工作。实行大部门体制应考虑好如何确定合并后的各大部门内部机构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关系。在大部门中,可以考虑把大部门的下设机构分解成若干小的像企业那样可以互相竞争的运作部门,将大量的服务职能下放给底层机构、私营部门或半私营部门来承担,迫使公共部门无法进行垄断性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要在借鉴西方各国现行的“契约制”或代理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部门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如英国的“下一步改革方案”,将组成内阁的大的部委分解成若干小的执行局。这些局采取跟政府签订合同的形式来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一做法使这些执行局具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像市场的私营公司那样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美国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如过去国家垄断的邮信、邮包业务,现在已有多家服务公司同政府相应部门竞争,迫使政府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实行大部门体制应妥善解决整合中的人事关系
《亚洲华尔街日报》曾评论:“在中国没有比机构改革更难的事了。每一个机构都不想放权,他们对机构改革是‘原则同意,实际反对’。”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在部门合并的过程中涉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题。一些部门被合并或被撤销,其领导职位不复存在,必然遭到一些人和部门的抵制和反对。现在我国国务院有28个部,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8个、办事机构4个,直属事业单位14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有28个,每个机构各有1名正职和副职5至7人,其下设的司局等机构还有一大批人,如何妥善安排部分部委合并后这些人的出路是改革中一大问题。可以以本次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解决以往由于领导职数过多而导致班子成员过多、职责不清的现象,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借鉴西方各国为消除政府改革阻力,为公务员及政府雇员提供退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