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易丽丽 日期:2012-07-11 08:58:24
经营类事业单位,大多已经转企改制,本轮改革的对象大多是行业资源不多、经营能力不强的,转企后长期赢利和市场竞争能力值得怀疑,前景不容乐观。还有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依靠的是政府某种行政权力的延伸,并不是因提供了优质服务而带来的效益。例如,教育系统的印刷厂,常年垄断中小学教材印刷,转企之后要在市场上平等参与竞争,竞争力明显不足。所以,经营类事业单位担心转企后被甩出“体制”,对发展前景充满担忧,担心收入水平下降,甚至担心转企后破产,所以不愿改革。
  2.“中人”顾虑多,无动力改
  “中人”是指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其实大部分都是“中人”,目前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三者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别化,使“中人”对社会保障的顾虑难以消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改革办公室主任常怀忠认为,“中人”大多是现在单位的骨干,也是转企后企业发展需要依靠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否支持改革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中人”在转企后身份不同,养老待遇也不同,因担心利益受损而积极性不高。
  3.既得利益不保,阻碍改
  本轮事业单位改革是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些经营类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事业体制,企业化运营”的双轨制。这种体制既保留了事业单位的待遇,又享受了企业的好处:拿企业的“票子”,顶事业单位的“帽子”。已经形成的“刚性”利益格局使得这些单位至今不愿转企,甚至阻碍改革。与此同时,此类行业资源多、垄断性强的事业单位政府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现象更加突出,政企关系复杂,利益固化。改革的压力有一部分也来自事业单位的“婆婆”们,作为上级主管单位,都不太愿意自己管辖的优质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
  4.特殊行业的复合型事业单位,不好改
  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是本轮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但是一些特殊行业的事业单位同时兼有不同类别属性。例如,宣传、外宣等涉及意识形态领域,航天、航空、军工行业等是国家战略性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存在一些同时兼有不同性质的复合型事业单位。如电视台、电台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经营性,是复合型事业单位。特殊行业、性质复杂的事业单位职能剥离操作困难,类别不好确定。
  三、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对策建议
  1.改革为了发展,转企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不是“甩出去”就是改革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转企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脱离主管部门自谋生路,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站稳市场。有的学员认为,经营类事业单位长期依赖行政资源开展经营活动,直接推到市场,需要一定时间成长。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建议,对转企后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实行股份合作和制定财税政策给予支持,使这部分事业单位转企后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潜力,避免其员工因心理落差和收入减少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转企并不是注册登记为公司就改革到位了,经营类事业单位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需要10年乃至20年。所以,增强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改企的信心,减少其转企改制的思想顾虑,要有“花钱买机制”的决心与“扶上马,送一程”的诚心。学员们建议,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