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民告官”的法律规定对领导干部的几点要求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晓辉 日期:2012-07-09 12:51:06
因此,行使权力的目的是保障权利。如果领导干部能够理解这一点,就能够坦然面对人民在某些情况下因不满权力行使而提起的行政诉讼。
  3.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治文明的首要标志,具体到“民告官”中,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双方——无论是作为被告的行政主体,还是作为原告的行政相对人,他们在法律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另外,基于行政机关的强势地位,为了从实质上做到行政诉讼当事双方的平等,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的诉讼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还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等多项特别条款。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以一种平等的心态面对作为原告的当事人,而无论诉讼涉及哪些内容。
  二、规范行为方式,严格依法行政
  民之所以要告官,是因为民对官的行政行为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来源于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虽然从法治的角度来讲,“民告官”是法治社会中的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是人民行使公民权利的一种最基本表现,但从领导干部的角度来讲,如何预防和减少“民告官”则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民告官”出现得越少,说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越规范,群众对政府的行为越满意,可以说“民告官”事件的多少是检验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规范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领导干部面对“民告官”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工作,而预防的手段就是要规范行为方式,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领导干部应做到以下三点。
  1.增强规则意识,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应该讲求规则,注重程序,既要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又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既要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又要注重决策的全局性;既要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又要保证决策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辩证、战略地领会中央及上级的精神实质,才能因地制宜地把中央及上级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动力。
  2.更新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如果不加强学习、及时更新法律知识,稍不留神就会导致行政行为的违法违规。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重视学习各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同时更应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责任意识,做到权责统一。权力意味着责任,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明白自己手中权力所承载的责任的分量,对于每一次权力的行使都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按照程序进行,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行使的质量,才不会导致违法违规行政,才不会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领导干部也只有增强责任意识,用责任限制权力的滥用,做到权责统一,才能真正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避免“民告官”事件的发生。
  三、转换角色定位,正确面对诉讼
  如上面所论述的,“民告官”是法治社会再正常不过的一种现象,所以领导干部应该正确面对它。领导干部要正确面对,最关键的是转换角色定位。真正实现角色定位的转换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