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解决“官托”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茂先 日期:2012-06-20 10:17:20
官托”之所以具有一定市场甚至可以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官托”具有相应的市场需求,且其所提供的“特殊服务”既能寻找到“生产厂家”即卖官者,也能找到特定的“消费群体”即买官者。“官托”问题就相当于非法中介问题,因此,治理市场领域非法中介的办法或许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要解决请托即买官问题。“官托”之所以存在甚至获得较为广泛的发展空间,关键就是市场需求比较旺盛。一些官员的升迁和进步,不是依靠个人努力、群众认可以及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而是希望通过物质或者非物质的非法交换,以买的方式去实现。买官者的问题不解决,“官托”就必然会存在。为此,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晋升思想和从官之德,主动远离跑官、要官、买官,更不能千方百计通过“官托”去买官,从源头上杜绝买官思想的诞生,避免买官者的出现,从而让“官托”彻底失去市场。利用社会舆论、网络、内部监督等各种方式,注重对买官者的揭发举报,让那些潜伏或者现实买官者无处藏身,提升买官风险,以不断加大的风险让买官者望而却步。要加强对买官者的法律处罚,对经举报查实的,不论以何种方式或者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买官的,都要按照最严的规定进行惩处,增加买官成本。要通过解决买官问题让“官托”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要解决受托即卖官问题。“官托”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本身并不能决定买官事项的实现。“官托”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卖官者,也就是“官帽”的出售者。如果没有“官帽”可以卖或者官衔可托,那么“官托”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加强对干部任免权的监督。对具有决定权或者否决权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其将组织权力、集体权力变成个人可以肆意挥霍、进行权钱交易的权力。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身边人的监督。“官托”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卖官者的身边人,包括父母、子女、配偶、秘书、同学、老乡等,要适时适需地将监督视野从官员身上扩大到其身边人,并从中发现相关线索,防止卖官得逞。要坚决查处卖官案件,对于已经发现、查实或者群众举报的卖官案件,无论涉及谁,都要严肃查处,同级党委和纪委可以查处的同级查处,同级不能有效查处的就由上级党委或者纪委查处,不给卖官者以漏网之机,尽可能加大卖官者风险。要通过卖官者问题的解决,让那些“官托”无官可托,从而失去发展机会。
  三要解决托之空间即官场秩序问题。合理、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产品的合理流动,公平、公正、公开的官场环境则有利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序进行。不论是卖官者卖官,还是买官者买官,除了直接简单交易之外,很多都是通过“托”来实现的。“托”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干部选拔、提拔、任用、调整过程中有“黑洞”可以进行人为操作,也就是官场秩序的混乱甚至是无序为人为操作提供了可能。因此,解决“官托”问题必须有效解决官员选拔任用中的“黑洞”,否则“官托”的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增加选拔方式,突破传统的选人用人方式,通过公开选拔、内部竞岗等手段选人用人,减少“大权”官员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一言九鼎的现象,减少人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