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应对“官托”的原则和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月富
日期:2012-06-20 10:15:56
任要求,必须谨慎交往、检点言行,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乘虚而入、蓄意利用。一是在交往上要分清良与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领导干部,要不交酒肉朋友、少交大款朋友、慎交异性朋友,多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益友,多交志同道合、比学赶帮的挚友,多认敢于批评、敢提意见的诤友,尤其要注意改进作风,多到基层一线走一走,多与普通百姓聊一聊,多向劳苦大众学一学,多接近和结交一些群众、百姓、草根朋友,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完善、丰富和提高自己,炼就识人察人、辨别“官托”的“火眼金睛”。二是在言行上要明辨是与非。领导干部应对“官托”,必须谨言慎行,才能防止被人抓住把柄利用、找到漏洞钻营。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大家明辨是非,立正直无私的言行,不能投机取巧、藏奸耍滑;立严谨细致的言行,不能心浮气躁、粗疏错漏;立忠诚可靠的言行,不能背信弃义、道德沦丧,树立起得意时低调做人、高标做事,失意时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好品行、好形象。有了好的基础做保证,领导干部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出正气。三是在爱好上要舍弃美与丑。厦门远华大案主犯赖昌星说过,“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在腐败面前,爱好没有美丑雅俗之分,领导只要有爱好,随时可能成为腐败的突破口。“官托”的手法变化多端,领导爱好不能成为被制约的软肋、受拿捏的命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清心寡欲,忍痛割爱,不去不该去的地方,不伸不该伸的手,不张不该张的口,构筑起防范“官托”进攻的“铜墙铁壁”。 三、常念“紧箍咒”。在错误行为面前,不顾及情面、直指要害的痛斥、指责和鞭策,往往能使当事人猛然省悟、迷途知返、悔过自新。“官托”托官,是幕后交易和暗箱操作,有时实施成功也不为人知。领导干部应对“官托”,要敢于“打开天窗说亮话”,把理讲在明处,把事办在明处,把错纠在明处,使“官托”暗流见不得人,知趣而退,无功而返。一是要敢于亮底避免栽跟头。有的单位盛行“官托”托官,就是因为基层情况不明,才使得“官托”决心很大;群众心中无数,才使得“官托”点子很多。所以,领导干部应对“官托”,还要防范打幌子、玩猫腻、捉迷藏,要亮政策规定之底,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以产生辐射放大效应,约束上下内外不凌驾于政策规定之上做出格之事;亮标准条件之底,公开选拔使用干部的岗位要求和标准条件,引导大家对号入座,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公平公开公正地参与竞争;亮法制纪律之底,安排纪检人员全程参与监督,表明惩处违规违纪人员的决心和态度,警示大家不能顶风违纪、以身试法。二是要敢于亮丑及时打苗头。对单位任何形式的“官托”问题,一旦遇有苗头,就要坚决打击。处理任何涉及“官托”苗头的人和事,要坚持不护短,敢于揭短亮丑,果断地把“官托”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利用适当时机和场合,敢于将外丑曝光,警告相关人员不要找关系、托门子、递条子,避免借力游说“托官”;敢于将家丑外扬,要求身边人员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要操心分外事、充当联络员,避免被人利用托官;敢于将小丑示众,铲除单位内部滋生“官托”的土壤,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