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优则学”——官员博士问题探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魏 录
日期:2012-06-20 10:14:14
高学历人才进入政府部门,从侧面也造成了官员的“学历压力”。此外,官员追求高学历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其手中掌握着权力,拥有对资源的控制权,而对权力监督的不力放任了官员运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进行各种“寻租”活动,致使腐败行为愈演愈烈。相当数量已经获得和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党政干部,是利用自己的地位或手中的职权甚至动用公款混取文凭。这些人的入学考试往往是瞒天过海,有的名义上报考统招生,实际上参加校外班单独考试,有的则是考试舞弊,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经过考试就取得了入学资格。 (二)高校:利益交换与管理冲突 官员要想成功谋取博士学位,必须有学校愿意招收官员作为博士研究生。据笔者了解,在招收官员博士的学校之中不乏国内名校。学校招收官员博士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重要的原因有:第一,学校把招收官员博士作为利益交换与获取资源的手段,进行权学交易。官员博士不同于普通博士,其拥有的身份是部分学校乐于招收官员博士的重要原因。官员通过在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以获得文凭,而学校通过这些官员博士手中的权力可以顺利拿到国家科研项目与招标课题。此外,大学教授可以通过官员学生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额外收益。第二,当前我国高校的评估与管理制度也是造成权学交易的重要原因。虽然在官员博士的权学交易中高校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目前高校评估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高校博士管理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学生的主要工作由导师来安排,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空间与自由。在管理模式上,欧美高校以私立为主,而我国的高校则是在党的领导下,党政管理问题是高校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评估机制方面,现阶段我国对高校的评估有很多硬性指标,如科研经费、课题数目、获得基金资助的多少等,带有很大的“机械色彩”。对于教授、讲师的评估同样涉及论文发表数量、主持课题或基金的多少等。政府部门控制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使大学缺乏独立办学的精神,学校不得不依赖于政府官员。 (三)社会:法律监管不力与道德约束不强 官员博士现象得以形成与当今我国法律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社会舆论、道德评价约束不够强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我国教育部门与组织部门对官员在职期间获取博士学位及类似行为作出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尚不多见。无论是从法律的层面还是从制度的层面来讲,有关官员博士现象的界定与限制在现阶段都比较匮乏。对于学术腐败、权学交易现象的惩罚力度仍需要加强。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社会舆论与道德评价的约束力不够强大,高校缺乏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欧美国家的高校十分重视自身的声誉,社会谴责不仅会使学校名誉扫地,也会影响其获得社会资金的支持。我国的高校由于资金来源及国办高校等原因对社会评价不够敏感,同时,中国公民社会力量的弱小和发展滞后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矛盾增多、竞争压力加大和市场经济下风气浮躁等也是其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官员博士现象的治理 对于官员博士现象需要从多角度寻找解决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