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干部年轻化的底线在哪里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楚国良 日期:2012-06-08 11:31:37
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要么是干部年轻化方针在执行过程中被异化,或者兼而有之,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有人说,现在的干部不好当,仕途不好走。确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干部进步的结构性、体制性等深层次矛盾。从整体来看,干部队伍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干部级别越高,其职务上继续晋升的机会也就越小。从层级来看,是“天花板”问题。这就是说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升迁到某一个层级时已经到顶,再也不可能有所突破从而达到更高一级。从底线来看,是年轻化问题。这就是说干部最低任职年龄的纪录不断刷新,越来越逼近干部的心理底线,是抄后路的做法。从这“三维立体”式的分析不难看出夹在中间的干部的“三重困境”,自然是“怨气”很大。尤其是年轻化从“仕途流程”来看是一个重要的推手,加剧了干部对年龄的焦虑。因此,有效解决干部年轻化的问题,对于破解干部心理困惑难题有釜底抽薪的功效。
  解决干部年轻化的问题,还得从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特殊时期曾经搞过干部年轻化,从工农战线突击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来重点培养。但当时干部队伍已经到了不搞干部年轻化不行的地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和实行干部年轻化方针既是为了缓解干部严重老化的困境,也是为了实现向干部老中青三结合这一常态的过渡和回归。
  有人认为,干部年轻化方针是出于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不一定要唯才是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要提拔了年轻干部,把他们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自然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从积极的意义看这可以理解,但不免有些理想化了,如果培养出了庸才又将怎么办?特别是现在我们的用人机制上还存在一个“能上不能下”的严重弊端。不堪重任的人占着位置,就阻挡着别的人才脱颖而出,时间久了就把真正的人才耽误了。
  细究干部年轻化方针,其本意应该是公平,而不是特殊。不能因为年轻就埋没人家的才华,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甘罗12岁为相的故事。甘罗是年轻,但首先是他显示出了公认的而不是自封的出众才能。所以,干部年轻化的精髓是要为有才能的年轻干部松绑,打破年龄杠杠。干部年轻化说到底是一种爱才、护才、用才、唯才是举的根本思想,是基于有才而放低年龄条件,而不是基于年轻而放低德才标准;是以才定界,而不是以人画线,这才是用人上的公平和正义所在。
  用人公平需要制度保障。我国出台的《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就是保障用人公平的规范性文件。为了客观认定干部的德才素质,专门规定了任期制。但现在有的地方和干部却专门在任职年限上精打细算甚至投机取巧,规避任期制的约束,走“年轻化”的捷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精力集中在德才素质上,定会开创一个“人才化”的局面。这个“化”字很玄妙,代表着你在哪个方面花的心思多,下的工夫大,在哪个方面就容易出彩。所以,正确的方针应该是:年轻不能化,人才不能挂。现在好多时候,就是把人才问题挂起来另当别论,先为年轻让路,这显然是有违公平正义的。
  三、干部年轻化的关键在于“年轻+有为”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七期、第八期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活力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