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论政务微博的效用发挥与风险控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齐冬梅 日期:2012-05-04 11:53:14
互动的一体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两者的协同配合,可在以下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一是通过政民沟通,引导民众参与到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来;二是牵引政府实体服务,通过微博了解民情民意,并以此作为政府实体服务(不单纯是信息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进行政府监督。
  笔者建议,将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纳入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政务活动的有序开展、政务流程的整合优化、政务活动的统一规划、政务资源的统一配置等,而且有利于政府内部的统一协调管理和风险控制。
  三、实体体制机制改革是政务微博发挥效用、规避风险的关键
  政务微博是一种崭新的政务活动运作方式,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必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运作方式,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变革,使其满足新运作方式的管理需求。政府内部实体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政务微博发挥效用规避风险的关键。
  体制机制的变革应遵循“由外至内”的技术路线:首先以社会管理和服务对象(社会公众)为核心,进行政务微博与政府网站协同配合的功能设计,包括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政民互动、了解民情、政策宣传、引导动员、牵引服务、社会监督等;然后据此设计政府内部响应、处理、回应机制和工作流程;再改革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整原有组织机构、部门责权、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运行程序。开设政务微博目的是为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责,因此必然要改变原有以管理为中心的行政运行程序,建立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新的运行程序。同时,政务微博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一种政务活动方式,而原有行政运行程序是基于物理系统的政务活动方式,这也要求对原有运行程序进行重新设计,以便与之相适应。二是组织机构。政务微博是一种信息化工作机制,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原有政务活动的工作流程和运作方式,这必然与政府内部原有的组织机构产生冲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或者变革,使其与政务微博运作方式相适应。三是权责体系。为了适应微博政务活动运作方式,必须对原有行政组织的权利和责任进行调整,以找到授权与制约的新的适度点。四是保障制度。由政务微博构成的政务活动运作方式,如果缺乏制度保障,政务微博终将成为脱离政府实际工作的陈设,难以产生效用。
  开设政务微博的本质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公众获取政府服务的简洁性和满意度,二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响应和回应的准确性和迅捷性。体制机制改革应围绕服务于这两个基本点进行,而不是以提高政府内部管理效率为第一目标(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改革会增加政府内部管理的复杂性)。因此,改革应本着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服从和服务于外部社会管理服务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需求,而不是以政府现有体制机制为根据,去设计政务微博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政务微博应与政府网站协同配合,在政府内部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但并不意味着要把政务微博注册在政府网站上,那样政务微博就会成为脱离人民群众的“孤家寡人”。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 凉 风 
  E-mail:ldkxlf@sina.com 
  电&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