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根治“小官大贪”重在“治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贺庆玲
日期:2012-01-12 11:15:13
强制力量,权利则是指公民依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所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二者需要找到各自正确的位置。一方面,要赋权于社会大众。将“权力本位”回归到“权利本位”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就是要将权力真正置于人民的监督和管理之下。反思以往的改革,某些改革不够彻底、人民不够满意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超越“权力本位”的局限,没有深层次地解决好“权利本位”,即如何建设好公共政府和加强人民对国家机构的监督的问题。具体到防治“小官大贪”上来说,“小官”群体大,其出现贪腐问题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对其加强监督的任务也就繁重且必要。“小官”在身边,正说明其贪腐直接损害的就是周围群众、基层百姓的利益。因此,只有赋予普通群众行之有效的监督权利,才能防患于未然,在“小官”还未养成“大贪”之时将其贪腐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构建现代官员体系。何为现代官员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文明的、代表时代进步的官员管理制度与官员人事制度。构建现代官员体系是一个宏大的工程,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两点。一是建立一个健康的官场生态环境。“官场如战场”——这是很多沉浮其中之人的感叹。一声叹息,不仅透露出几分残酷无奈,更反映出官场生态环境的恶劣。一个好的官场生态环境,首先应该是阳光的。它应该有足够的养分供人健康成长,而不是让身处其中者耗费心力而变得蝇营狗苟。其次应该是包容的。它应该有足够的空间,让能者施展所长、一展抱负,而不是适用丛林法则,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二是构建良好的竞争机制。时下,公务员的职业被称为“金饭碗”,这多多少少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种集体心理。打破“金饭碗”,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弹性,是当前我们在干部队伍管理上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一池死水,怎起波澜?没有竞争,没有淘汰,往往导致个人的自我松懈。好的管理应该能激发所有成员的力量与潜能。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我们应着重研究如何建立科学的竞争淘汰机制,使所有干部更加有活力,更能发挥能力。 三、从分权到权力公开——“治权”的方法论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孟德斯鸠如是说。当人类社会有了等级差别之后,相应地人们也在找寻一种方法来制约权力。“小官大贪”产生的原因是权力的失控,那么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找到“治权”的对应之策就找到了防范“小官大贪”的方法。对制约权力的理解,目前存在着多种论调。笔者认为,如果仅立足宏观,则缺乏操作性;如果仅着眼于操作,则彰显不出整体性。要科学制约权力,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分制权力。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而“绝对的权力”主要缘于权力过分集中。前文所说的“小官大贪”们多是集诸多权力于一身,往往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就使得一些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往往成为腐败重灾区。对付过分集中的权力最有效和最彻底的办法无疑是分解并制约之。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权力拆分,而是要根据合理制约的原则进行科学配置,使被分解的权力之间构成彼此牵制、制衡的关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权力腐败的难度。二是规范权力。虽然分制权力是防治权力腐败的有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