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微博问政”出实效的理念前提与制度基础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守涛
日期:2012-01-09 09:37:56
全至少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要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相关,像在一些较为偏远落后的地方,过分地依赖政务微博是不合适的,因为在这些欠发达地区,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数量不多,政务微博无法有效使用,“微博问政”出实效就更无从谈起;二要与部门工作性质及需要相关,比如说在公安这种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服务宗旨的部门,就需要政务微博这种更具即时沟通交流性的联系工具;而在国家安全部门以及一些军事与外交机构等涉密性较强的部门,政务微博数与“微博问政”实践自然会相对较少,有序与有效的“微博问政”实践短期内很难在这些部门发展起来;三要与业已建立起来的其他网络问政办法相衔接,比如说,当某政府部门网站等其他电子政务与网络问政基础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盲目跟风大力推行“微博问政”,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问政实效而言也很可能是弊大于利的;四要做好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在规范和引导好传统媒体的过程中发展“微博问政”实践,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问政的权威性,提振问政实效。 其次是实名认证制度。在“微博问政”实践中,建立和健全相应微博的实名认证制度,其核心目的在于规范和引导沟通交流过程中的言语表达,以期促成一种理性的、诚实的、负责任的问政氛围。建立和健全微博实名认证制度至少具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沟通交流过程中乱说话,如防止谣言与流言、防止沟通交流时胡编乱造谎言等;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沟通交流的质量;三是方便后续的考核与问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实名认证制度也需要规范化,比如说,严格实名证据的审核,配套盗名微博的惩处措施。 再次是跟踪考核制度。就“微博问政”而言,跟踪考核本不应成为其良性发展与协调运行的制度基础,但为保证“微博问政”实践的有序推进,尤其是在其发展的早期,跟踪考核对问政实效的积极作用不可小觑。这里的跟踪考核所关注的主要内容与指标,不是政务微博数量有多少、政务微博发言次数有多少、政务微博点击率有多高这类形式性与表面性的要素,而是配套的信息公开及政务透明情况、“微博问政”实践对前述各种问政理念的落实和体现情况、“微博问政”发展与当地或者部门工作性质及需要之现实的切合情况等更为实在和核心的要素。当然,“微博问政”的跟踪考核也是需要公民参与的,甚至可以试点与推行由第三方专门负责相关跟踪考核事宜的做法。 最后是表达自由保障制度。“微博问政”属于民主参与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范畴,它与博客问政等其他任何民主参与形式一样,需要表达自由的保证,即通常所说的言论自由保证,正如多数“微博问政”的讨论者所呼吁的:在“微博问政”实践过程中,“不要关闭政务微博评论”、“不要随便删除与屏蔽针对特定政务微博的评价”,这些都是建立和健全表达自由保障制度时需要纳入考虑范围的重要内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微博问政”和博客问政等其他任何民主参与形式一样,在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促进表达自由的同时,也必须界定表达自由的限度,也就是说,“微博问政”实践需要“以不破坏社会政治秩序为基础”(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领导科学》2010年8月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