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报复性腐败”现象对调适干部从政心态的警示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牛廷伟
日期:2011-11-07 09:53:30
验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并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是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官能民的灵活机制,废除事实上存在的干部“铁交椅”和“金饭碗”,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破除全社会“官本位”腐朽思想的桎梏创造条件。二是在所有党政事业部门大力倡导、推广和普及扁平化管理体制,以此夯实“去行政化”的制度基础,从而达到逐渐淡化干部群众“官念”的改革目标,推动全社会从“官本位”向“能本位”和“人本位”转化。三是着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干部贡献与待遇相挂钩、相匹配的体制机制,使用人导向从起点到终点都能真正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使“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能深入人心并能始终得到切实贯彻。四是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规划,积极推动建立干部职务与职级配套联动的体制机制,实现各级干部福利待遇体制内的全覆盖,让那些在体制内升迁无望的公职人员,在职级上能得到相应的待遇,不再千方百计地去挤当官这座“独木桥”。五是加快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干部工资和福利待遇统筹改革的推进步伐,通过多种措施来缩小彼此之间的利益差距,竭力缩小各地各级干部特别是落后地区和边缘部门干部间的心理落差,有效促进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 三、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是促进干部调适从政心态的关键环节 针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上存在虚监、弱监等体制缺陷,广东省委原书记吴南生有个振聋发聩的论断:“这种体制,鬼都会腐败。”因此,从调适干部从政心态的角度看,只有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与反腐声势,使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成为干部的内在道德约束和自觉行为选择,其从政心态才会趋于理性健康。为此,一要净化干部“不想贪”的制度环境。中外通行的机场安检制度告诉我们,只有把每位乘客都假定为“问题人士”和“危险分子”,无一例外和一丝不苟地予以严格监督检查,才能确保飞机和旅客安全,也才能使图谋不轨者打消侥幸心理,自觉循规蹈矩,自愿奉公守法。当无机可乘、无空可钻成为一种常态化和全方位的制度环境时,“不想贪”才会升华为干部们普遍崇尚的一种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二要筑牢干部“不能贪”的制度藩篱。只有使各类监督机制的触角和锋芒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真正形成“伸手必被捉”的严密监督网络和良好法制环境,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才能得到有效遏制,干部的从政心态也才有可能得到严格的自我约束。三要增强干部“不敢贪”的制度威力。目前“前腐后继”、“越反越腐”等奇怪现象之所以存在,干部贪腐成本总体过低、贪腐风险总体过小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甘肃省宕昌县委原书记王先民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腐败分子上的“扔砖头论”,颇能代表相当一部分贪官的侥幸心理。只有使腐败现象的死亡率大于其出生率,使腐败分子真正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精神上追悔莫及,干部才会慎权、慎独、慎微、慎友,洁身自好,干净干事,从政心态才会自觉地调适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上去。 四、扎实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