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大选看执政党建设的新理念
史数据比较来看,进入20世纪,人民行动党在近三届大选中的支持率呈递减趋势,2001年、2006年和2011年选民支持率分别为75.3%、66.6%和60.1%。因此,不得不承认,人民行动党的执政合法性正在持续下降。此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只获得60.1%的选票,创历史新低,比历史上最低的1991年大选的61%还低。 2.反对党全面挑战执政党。工人党、国民团结党、民主党、革新党、民主联盟等7个反对党报名参加了此次大选。除了政治强人李光耀领衔参选的丹戎巴葛集选区之外,反对党在其他26个选区组织了170名候选人与人民行动党同台竞争,创历史之最。尽管反对党的“亮剑”最终收获甚微,除了工人党取得两个选区的胜利外,其余政党颗粒无收,但它们登台亮相本身已为选民自由表达与投票提供了选择和机会,改变了历次大选中人民行动党不战而胜的局面。 3.反对党议席增加。反对党选举议员由2名增加到6名,取得一个单选区(后港选区)和一个集选区(阿裕尼选区)的胜利。在阿裕尼选区,工人党以54.71%对45.29%的得票率战胜了人民行动党,赢得5个国会议席。此外,该党参选的其余4个选区也均获得超过40%的支持率。工人党成为新加坡民众发泄对执政党不满的重要渠道。在工人党每次的竞选动员会上,总会见到男女老幼积极参加、群情激奋的场面。选举结束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此次选举标志着国家政治版图的明显改变,新加坡政治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三、大选启示:执政党建设的新理念 1.绩效合法性不是执政的万能良药。2005年新加坡经济增长率只有6.4%,在随后的大选中,人民行动党赢得了66.9%的支持率。如今,人民行动党领导下的新加坡取得了近15%的世界最高经济增长率,并使老百姓分享增长的成果,换回的却是人民行动党60.1%的支持率。为什么经济增长不能带来老百姓政治支持的提升?此次新加坡大选结果说明,通过发展经济所获得的绩效合法性并不是获得人民支持的充分条件,并不是保持执政地位的万能良药。形成这一状况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经济增长带动人民欲望的提升,人们对执政党的要求会进一步增加。人们开始忽略宏观经济指标,转而关注与自己更切身的经济问题,如组屋价格上涨、通货膨胀、收入差距扩大、外籍劳工和留学生增加对本地就业的影响等。另一方面,经济自主性的提升会带动人们政治自主性和政治效能感的增强,人们开始提出经济之外的政治诉求,如参与、表达、平等、自由、多元等。这一点在年轻选民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