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不在状态”干部“下”的路径探索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湖南湘西自治州委组织部
日期:2011-06-15 17:27:00
。一是推行绩效考核制,让业绩不优者下。对领导班子用实绩工作、自身建设、社会公认度测评三个指标进行考评,对领导干部主要从履行岗位职责、个人德才素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并且根据考核分类设置不同的工作目标任务,适时通报绩效考核情况,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让干部感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差两个样”。要积极试行末位淘汰,让优者精神振奋,争创一流,让庸者有所触动,迎头赶上,让劣者下得在理,心服口服。二是推行民主评议制,让群众不满意者下。要利用班子换届考察测评、年度考核评优、后备干部民主推荐等机会,通过民主测评、座谈考察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把通过测评考察了解到的情况作为干部“下”的重要依据,对长期“不在状态”的干部,经组织考察证实群众认可度不高、工作满意度低的及时进行调整。同时,组织部门还要注重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信访、计生、综治、政法等部门的横向联系,综合运用他们的评议结果。2009年至今,湘西自治州先后完成了12批次26个州直正处级单位的作风评议,对3名作风不实、群众满意度低的干部进行了调整。三是推行公开承诺制,让作风不实者下。要积极推行“三制一卡”、“三法一制”、“一岗五责”等公开承诺制度,让班子亮明态度、党员亮明身份、干部亮明职责,主动接受监督。要通过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问卷调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公开承诺事项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在报纸、电视、网络上进行公布,接受社会、群众对整改措施及效果的监督,对工作不力、作风不实、履责违诺者进行岗位调整。
三、以人为本,跟踪管理,让干部“下”后不气馁 为妥善解决干部“下”后的出路和待遇问题,促进“下”的干部及时调整心态,确保干部“下”后能继续工作,我们对“下”的干部坚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一是做好思想工作。在干部调整时,及时对“下”的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实事求是地讲清被调整的原因和理由,教育引导其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鼓励其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业绩。永顺县一部门副县级领导,刚提拔任用时精神百倍,干劲十足,后来因为年龄偏大、身体欠佳等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思想逐渐滑坡,工作较为被动,工作“不在状态”。组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最后,他向组织主动提出退出领导岗位,保留副县级干部待遇,协助县政府其他领导分管一项工作。二是注重人文关怀。对调整下来的干部,特别是因年龄问题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以诚相待,不离不弃。要求所在单位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在福利待遇和工作安排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并根据他们的特长、特点安排其协助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或专抓一些重点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缩小“上”与“下”的差别,消除这些干部的失落感。通过努力,绝大多数“下”的干部工作劲头不逊在位时的状态。三是加强跟踪管理。要客观评价“下”的干部,“下”不等于都是犯了错误、不等于没能力、不等于休息,不能“一旦下来,放任自流”。要适时安排“下”的干部参加学习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