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县委权力公开的制约瓶颈与突破路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西忠 日期:2011-03-21 16:46:27
是把权力从暗箱里解放出来。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逐步除权力的神秘面纱,向人民群众展现权力的真正本色,让权力像玻璃鱼缸一样通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县委书记要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县权公开”的过程中,县委书记首先是一个主要演员,要演好自己的角色,敢于自我约束,自我限权;更是一个导演,在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指导和监督其他机构和部门权力公开。在适当发挥职位权力影响力的同时,要注重发挥个人影响力,利用知识素养、道德修养,影响和带动一般干部和群众。二是以公开促干部作风转变。“县权公开”更多的是给领导干部戴上权力的金箍,防止其肆意侵犯民众权利。“县权公开”需要更多的干部走出机关,弯下身子,由指挥者向执行者转变,由裁判员向运动员转变,由形式主义向求真务实转变,由官僚制行政向民主行政转变。三是营造良好的公开氛围。“县权公开”既需要有基层的微观环境,有适宜“县权公开”的微观土壤,又要有上层的宏观环境,有适宜“县权公开”的大气候。作为上级党委、政府,对“县权公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县委书记大胆用权,勇于开拓创新,防止因为“县权公开”而束缚干部的手脚,出现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和消极不作为等现象。

  2.坚持以民为本,科学地界定权力。一要合理界定县级权力的上下、左右边界。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首先需要明确划分县党代会,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及其成员,县委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编制职权目录,确定“县权公开”的逻辑起点。二要合理界定权力与权利的边界。国家的权力由公民的权利让渡而成。目前,一些地方党委、政府的权力与民众的权利之争,是导致社会“亚稳定”状态的重要原因。当前,总的趋势是权力要收缩,权利要回归,以党委、政府权力的内容收缩、过程公开来保证公民权利的实现。在界定二者边界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最大限度地还权于民,让权力与权利守望相助、和谐共生。三要慎重地确定权力公开的边界。“县权公开”不是无原则的公开,要讲究原则,不能以“县权公开”为名,泄露党的秘密。县委需要公开的决策事项,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及其执行情况,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要党务工作情况,县委管理干部评优表彰情况及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等。需要指出的是,界定以上三个边界,不仅仅是县委自身的责任,更需要上级党委的具体指导,需要理论研究者积极参与研讨。

  3.坚持透明高效,进行权力流程再造。决策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在暗箱中操作,这是造成决策脱离实际、难以落实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实行决策流程再造。坚持依法、高效、规范、透明的原则,编制并公布决策、执行、监督等权力运行流程,在用人等重大事项上逐步推行县委常委或县委委员票决制。县委主要掌握重大决策、用人等方面的权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经济和项目建设领域的具体问题,交由政府常务会议决策,县委行使审核、否决等权力,形成一种监督和制衡,同时赋予群众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进行质询的权利。二是处理好“县权公开”中的限权与“省管县”中的扩权之间的关系。“省管县”中的扩权不是扩张县委书记个人的权力,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