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隐性腐败的特征及防范机制分析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寇政文 宋 婷 日期:2011-01-14 10:22:18
自己的行贿活动,“投其所好”地开展各种各样“请君入瓮”的行贿活动。行贿主体以“诱发性”特征为主导,层层诱惑、步步紧逼,紧紧抓住官员的把柄和软肋,迫使官员听其摆布。另一方面,受贿者在“可靠调查”、“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进行利益交换,以充分保障自身的安全性。此外,以“群体性”特征为主导,隐性腐败形式增强了利益群体腐败的安全性、稳定性。再加上腐败利益主体都能较为娴熟地跨越法律的模糊地带,使得反腐工作在取证、调查和惩办的具体过程中陷入“查办难”的现实困境。

  二、隐性腐败的类型划分与本相透视

  隐性腐败是腐败利益主体间共同经营的腐败阵地,他们倾其“智慧”和精力力图织一张密不透风的腐败之网。其中,腐败手段、名目作为附着他们私利的载体,是他们的重点经营内容。只有对这些隐性腐败形式进行整合和分析,并结合这些现象透析腐败利益主体的内心本相,认识隐性腐败的本质,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开展好隐蔽战线的反腐败斗争。根据隐性腐败的表象,把不同腐败媒介作为划分标准,隐性腐败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打“时间战”型隐性腐败。官员腐败的追究与查处与其身份界定密切相关,大多以现任领导职务的人员作为查处主体。隐性腐败利益主体抓住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界定问题大做文章,从“人活一辈子,当官有时限”的时间计算上开展隐性腐败。这类隐性腐败大多拿领导干部的现有职权与领导干部离职后的现实利益进行交换。目前,主要有“裸体做官”、退休入企和离职分红等一些表现形式。打“时间战”型的隐性腐败把退休、离职等作为自己腐败的“保护伞”,其根本特点是利用领导干部的身份变化转移腐败风险。

  第二,打“空间战”型隐性腐败。隐蔽战线的行贿、受贿人之间为增强保密性、安全性,总是把多层次的间接非法利益交换当做一种有效策略。大打“空间战”型的隐性腐败类型是其中的显著类型,主要有高卖低买、干股分红、期权交易等具体运作形式,其根本特点是运用空间上利益交换的多层次间接性特征转移腐败风险。

  第三,打“要素战”型隐性腐败。从要素构成的视角出发不断丰富隐性腐败的内容,是隐性腐败利益主体的惯用伎俩,也是隐性腐败的主要类型。打“要素战”型隐性腐败的运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目前来看,主要有围绕“感情”要素的色情贿赂、感情投资,围绕“礼物”要素的礼尚往来、假赌谋利,围绕“智力”要素的以智捞钱、合作投资等形式。其根本特点是不断变换非法利益交换的媒介转移腐败风险。

  三、隐性腐败的防范机制初探

  腐败现象作为各国政府运作中的痼疾,具有不断运动变化的游移性特征。我国当前的隐性腐败正是在传统“黑色腐败”遭受重大打击的情况下腐败手段的一种翻新,是腐败利益主体互相博弈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性“灰色腐败”。针对这种新出现的腐败形式,应采取多元、多样、多变的应对方式方法,从更专业、更精细、更科学的视角加强对隐性腐败的精确、全面和有效打击。

  1.以多元监督主体来破解“发现难”问题。隐性腐败“发现难”的问题其实就是根本信息源的缺失问题。传统显性腐败所依靠的上级巡视、同级纪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