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增长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深化
展不平衡有其必然的一面。这种不平衡,如果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加以合理利用,可以转化为发展的动力;然而,严重的、失去控制的、超过社会承受程度的不平衡,必然会加剧社会动荡,影响社会和谐。针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阶段性特征,包容性增长要求对这种不平衡加以调节和控制,处理好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在社会中发展、以社会组织的形式发展、依靠社会力量发展,最终也是为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这就要求必须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包容性增长理念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此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结构失衡、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程度不够等问题。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大动作、大决心、实招儿,内需结构不协调的问题还将进一步恶化。包容性增长理念要求加大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构的调整,实现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在发展方式上,包容性增长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同时,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提出要坚持包容性增长理念,妥善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争取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路越走越宽的情况下,继续去接近“三步走”、后来居上的现代化战略构想,让全体人民真正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如果再继续简单粗放地发展,表面上经济还在增长,一旦后劲没了,以后的事情就成了难题。包容性增长理念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其中包括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以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排除我国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发展进程。 在发展方法上,包容性增长强调了统筹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的发展在国内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国际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压力,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更加曲折。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在政治、军事遏制无法奏效的情况下,正在采取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试图延缓中国崛起的步伐和规模。在这种背景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国际形势发展中把握发展规律,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理念。在处理国际经贸关系时,早前欧美国家认为,亚洲发展快了,欧美就发展慢了,亚洲的发展快是以欧美的发展慢为代价的,它们认为发展是此消彼长的。包容性增长强调,中国的发展绝对不会以牺牲他国的发展为代价。包容性增长理念是双赢、多赢。这对以前的博弈理念是一种新突破。 总之,包容性增长理念既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又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时代要求,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