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对不定向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陶善才 日期:2010-11-09 12:11:14
京市今年举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领导干部公选,选出了38位副局级、186位处级岗位任职人选。他们提出不搞年龄“一刀切”,受到了各界肯定。湖南省怀化市在最近举行的公开选拔工作中提出“重年轻不唯年轻”,对任职经历、工作实绩和基层一线的干部更加注重。还有的地方则提出根据公选职级不同,参与公选的干部的年龄适当放宽到45岁至50岁,对工作突出或贡献突出的人才破格使用,这些做法都充分体现了崇尚实干的鲜明的用人导向。

  三是在选拔环节上应坚持探索创新。由于是不定向竞争性选拔,群众对其公平公正性更加关注。笔者认为,要做到公平公正,其一,选拔全程要公开。除试题、评委等严格保密外,要坚持做到政策公开、职位公开、条件公开、规则公开、程序公开、成绩公开、结果公开。要及时在媒体上发布报名、笔试、面试和考察等情况,使干部群众第一时间获取选拔工作信息。其二,笔试方法要创新。浙江省最近大规模的竞争性选拔工作中,参加副厅级领导干部职位选拔的考生拿到的试题是“3+X”的,总共4道题,3道为公共知识题,1道为专业知识题。比如,考省卫生厅副厅级领导干部职位的,试题涉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考省农业厅副厅级领导干部职位的,试题涉及台湾精致农业发展等。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人才遴选的科学性和人岗匹配度。其三,阅卷组织要高效。笔试阅卷应实行评委团打分制,组成人员应尽量外请,并明确评分标准、评分方式、核分登分等具体环节,最终得分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组织相关专家及领导进行复查,确保笔试阅卷成绩真实、准确。其四,民意测评要扩大。为把扩大民主、群众公认的原则贯穿其中,在面试环节,可让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干部群众代表直接参与现场提问和评分。在考察环节,可适当扩大考察范围,延伸考察链条,组织有关领导干部、群众及服务对象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考察量化分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在选拔流程上也可创新举措,如先按“人岗相适”原则进行考察和测评,看其实际干得怎么样,然后再进行笔试和面试,看其理论功底如何,以真正形成“注重实干、用当适用”的良好导向。

  总之,不定向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作为一种积极的尝试,只有坚持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才不致落入“为创新而创新、为改革而改革”的窠臼,才能真正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形成“干得好才能考得好,考得好肯定干得好”的用人导向,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作者系中共安徽巢湖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 凉 风 
E-mail:ldkxlf@sina.com 
电  话:0371-63926295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