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是反思组织工作成效的最佳视角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赵 强 日期:2010-10-28 18:28:55
儿对‘两委’都挺认同的,我们也感到有了劲。”通过深入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致富,最希望的是服务,最怕的是干部不正、不廉、不作为;村干部最怕的是村里不稳定,最头疼的是群众上访。要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必须靠服务、靠思想沟通,靠党组织实实在在为群众办点事。实行“3带2”工作法,拓展延伸了党员联户功能,党员干部各尽其能,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有信息的帮信息,有技术的帮技术,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党群干群关系自然就紧密了。回来后,我们组织力量系统总结了这一做法,并召开了现场会。组织各村结合实际,适时推开,但不搞一刀切。目前,全市有8000多名农村“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帮带1.6万多户困难党员、群众,办实事3.1万多件。由此我体会到,群众的创造是各项工作的力量源泉,要虚心学习基层的首创精神,善于依靠干部群众的智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要保护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积极性,对他们的新创举、新实践,要多些支持,多些宽容,有争议的时候不随意抹杀,走弯路的时候不放任自流,显成效的时候不盲目推行。要善于发现、挖掘群众创造的新经验,从中汲取营养,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化。

  基层干部群众的付出与所得相差很大,要想方设法让他们从组织工作中得到更大实惠。近年,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与城市和城里人相比,农村依然很艰苦,农民依然很贫困,特别是在落后地区,这种反差更为明显。有些山区村仍然“靠天吃饭”,有些群众仍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背靠南墙晒太阳”的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在这里突然“短路”。有的村干部常年为村里忙里忙外,却连最基本的报酬都拿不到,有的村干部还为村里的事自己垫付了不少钱。这些村之所以落后,有的是自然条件差,没有发展优势;有的是“两委”班子不强。为帮扶这些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05年以来,烟台在全市开展“3+1”联手共建新农村活动,选派170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近6000户企业和162个小康村,分别与一个相对落后村结成帮扶对子,收到了明显效果,落后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群众在座谈中反映:“村里发展不起来,关键是没有好的带头人,上级来帮我们,给钱给物,我们打心底里高兴,现在路啊水啊条件都好了,可这终究是一时的,还是盼着村里有能做事、能带着俺们多赚钱的人。”听完群众的话,我想,村里的自然条件我们无力改变,但基层组织建设我们要负主要责任。为此,我们针对农村班子实际,从今年开始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选派1.2万名机关干部长期到基层工作,重点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不仅让农民群众在外力的帮扶上得实惠,更要通过强有力的党组织长期得实惠。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村干部工资统筹发放机制,让村干部不再既流汗又流泪。目前,下派干部帮助选配村干部173名;全市所有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全部由市县财政统筹发放,在市财政每年转移支付147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还将继续增加投入。

  基层干部群众最公平、最公正,要把组织工作评判权交给基层干部群众。在与党员群众座谈中,一位老党员对我说:“过去老感觉你们挺远的,干些什么知道的也不多。现在跟你们走近了,还能对你们干得怎么样说道说道,去年我也打了分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