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备而不用”与“用而不备”悖论的现实解读
总是过分关注事物的消极面一样,对干部工作中出现的“备而不用”与“用而不备”的不妥之处我们亦属过分关注,这本无可厚非,但在主观上将其无限放大,甚至演变成后备干部管理使用的一种常态,则明显与现实情况相背离。正是这种夸大的主观认识为这一悖论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二是后备干部重备疏管在这一悖论的形成上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后备干部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育才制度,后备就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但现实中,后备干部在培养管理方面略显缺失,总体呈现出“重后备、疏管理,从名册到名册”的特征,没有发挥后备干部制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重备疏管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难以体现“备”与“不备”的区别,后备干部无法在心理上形成身份认同。当干部选拔任用中出现“备而不用,用而不备”的情况时,后备干部培养管理的缺失便会被广为诟病,继而“备”与“不备”一个样、“备”不如“不备”等想法便会充斥于干部队伍当中。所以,重备疏管客观上对这一悖论的形成起了催化作用。 三是后备干部工作秘而不宣与当前干部工作相对透明的差距强化了对这一悖论的认识。长期以来,后备干部及相关工作都给外界一种神秘感,普通干部群众很难知晓干部的后备身份及其产生方式。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任前公示、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公开选聘、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干部选用新方式不断涌现,并以其较为公开透明的干部选任方式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了解干部工作的机会。后备干部工作的秘而不宣显然落后于干部工作公开透明的整体步伐,在不能满足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欲望的同时,也给后备干部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 “备”与“用”的情况只能靠猜测或道听途说来加以判断,而一旦出现干部“备而不用”或“用而不备”的情况,便会强化对这一悖论的认识。 四是将后备干部工作等同于缺职选任工作的认识使这一悖论成为共识。不可否认,后备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优先考虑人选,实际工作中确有许多后备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正因如此,在广大干部群众甚至是后备干部中形成了将后备干部工作等同于缺职选任工作的认识,这恰恰是对后备干部制度的曲解。正如前文所述,后备是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后备身份只是组织上对干部以往工作的阶段性认可。后备干部不一定就是最终使用的干部,这正是“同样使用”的最恰当体现。对此,很多干部没有形成共识,相反,却在后备干部工作等同于缺职选任工作方面达成了共识。当出现干部“备而不用”或“用而不备”的情况时,便会在认识上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备而不用”与“用而不备”悖论不恰当地成为一种共识。 (作者系中共江苏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级机关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 凉 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