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学仕角色互串引发的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 新 日期:2010-10-28 18:07:11
且导致学仕两个角色都扮演不好。受访者普遍认为,现任党政官员到高校兼职,不仅加剧高校的不平等竞争,还会干扰党政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不利于高校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在任党政官员本来就肩负着重要的事务性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处理,无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这必然会影响高校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官员给学生上课,还不如多处理几个群众关心的问题更有现实意义。

  依法规范促发展

  学者与官员角色互串,从根本上讲就是学术的极端功利化、学术的“官本位”思想的体现。极端功利的学术价值观,导致学者“有心摘果,无心种树”,过分注重知识的功利性,把做学术当做敲门砖、作为争取功名利禄的手段。本应是解惑授业的学校,异化为利益争夺的场所,出现大学合并、升格成风,以及研究生为“包身工”、导师成“老板”、研究生教育如同“牧童放羊”的现象。

  古往今来,做学问、当学者通常都是十分清苦的,但现在的中国,作为大学教师的学者生活条件已经彻底改善。从古到今,中国都是一个典型的官本位的国家,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早在两千年前就成为读书人奋斗的轨迹。在高等学府,这块学术的园地同样充溢着官本位的浓烈气息,学术资源的争取常常要借助一定的行政地位;一定的行政地位又会形成或强化学者的学术声望,具有一定学术声望的学者通常能被委任或争任相应的行政职务。

  在此,笔者想到了在人生的四次抉择中都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的林毅夫。林毅夫27岁时泅水渡过台湾海峡来到内地;留学美国时成名,却在那个出国成风的年代回到北京;坚定地选择弃官从学后,又于有所成就之时选择从零开始,创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留学回国与北大擦肩而过后,林毅夫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面临一个选择:为官还是做学者。当时有两个机构向林毅夫伸出了橄榄枝,一个是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一个是国家教委。此时,他更愿意创办一个独立于政府机构的学术研究机构,发出学者更纯粹的声音,以独立学者的身份影响政府决策,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他想创建一个平台,提供给像他一样从海外回来的年轻学子,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施展才华和抱负、更好地促进中国发展。在被问及是喜欢独立学者身份还是政府智囊的角色时,林毅夫几乎不假思索:“独立学者。只有作为一个独立学者,思考问题才能对政府的决策有所贡献,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智囊。”2008年,世界银行邀请他到世界银行任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我将在世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位置上更广泛地研究和探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限制条件,与各国政府、研究机构一起探讨符合该国实际的解决方案。”林毅夫给出了选择的理由。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大环境要求我们的国家必须尽快依法规范学仕角色互串的不良现象,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近年,刚组建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意义就在于向中国的高校表明,大学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办,即让教授治校、让学术至上、去行政化,就是教授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大学。在多次接受采访中,校长朱清时均痛心地谈到个人观点:“我当校长期间,从国外引进了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现在有些都去竞聘处长、副处长了,我很不理解,我觉得他们做行政工作太可惜了。管理体制行政化,实际上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