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干部交流的负面效应及消除途径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卓 凯 日期:2010-01-26 12:28:44
高干部的领导水平,也不是为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而是被动执行干部交流政策,往往是一些干部任职届期未满,工作刚刚上手,或在本单位干得很顺手,却被交流到异地任职。
  (二)遵循原则,确保干部交流的科学化。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实现干部合理有序交流,必须正确把握干部交流工作的原则。
  1.更新观念,疏通渠道。推进干部交流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给干部提供一个有利于开阔眼界、经受锻炼、施展才能、提高素质的环境,是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交流,绝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要解放思想,克服人才使用上的“部门意识”,服从干部工作的大局,舍得把用“顺手”的干部放出去交流,也要舍得把重任交给新交流来的优秀干部,使干部交流工作的渠道更加顺畅。
  2.统筹安排,人岗相宜。要根据制定的交流计划和拟交流干部的能力特点,在实现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被交流干部能够学有所用、发挥所长,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同时,干部交流要抓住重点、有所侧重,交流岗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对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关键岗位上的干部要加大交流力度。
  3.自主自愿,合理流动。要加强与拟交流干部的有效沟通,采取双向见面、双向选择等方式方法,使拟交流干部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减少岗位变化带来的不安和焦虑。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保持各部门之间人才的相对平衡和合理流动,推动组织效能的全面提升。
  4.相对稳定,有限交流。领导干部进行适度的交流,可以收到较好的成效。如果需要交流的干部过于集中时,应分期进行。对此,《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明确规定:同一地区党政正职领导成员一般不同时交流,领导班子一次性交流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三分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平衡交流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三、制度体系中的干部交流制度建设
  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干部交流制度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但是,面对新形势下的干部交流环境,一些制度还存在漏洞或不完善的地方,可能会造成交流工作流于形式。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对进一步推动干部交流工作意义重大。
  (一)强化政策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要搞好《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与其他人事法规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干部任用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之间的衔接。《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颁布后,有学者就认为:《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前者硬性规定了干部任期内保持稳定,不要频繁调动;后者则硬性规定干部在任期结束后加快流动,防止产生利益结合,强制实现官员的“优胜劣汰”。因此,为了理顺不同文件之间相互冲突、相互重叠的地方,相关权威部门需要对此进行解释,并指导不同部门的工作,避免在执行中发生矛盾。
  (二)健全与完善配套制度。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复杂且成熟的干部制度体系,而作为干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干部交流制度自身需要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避免过于模糊,使得执行者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干部交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