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3月中期

新时代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特征与文化生态建设探析/郭一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一宁 日期:2018-04-03 16:09:34
  【摘  要】中国协商民主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资源为文化基础,并展现出了优越于西方协商民主的文化特征:其内含人民性、统战性、制度性三大文化因素,承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文化使命。新时代的中国协商民主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党内外的文化安全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生态建设,培育“发展型”“参与型”“引领型”的协商文化生态,提升中国协商民主的国际话语权。
  【关 键 词】协商民主;文化特征;新时代
  【作者简介】郭一宁(1986— ),男,大连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协商民主理论与统战理论。
  【基金项目】2017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系统化视域下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项目编号:2017JYT27)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8-0012-03
 
  文化是民主制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人民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符合中国特色的文化基础与文化特征。理清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把握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特色与优势,有利于进一步认清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发展规律,从而为协商民主提供更牢固的文化支撑,在国际视野中提升中国协商民主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基础
  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凝结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结合的产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和合”思想与民权思想为协商民主的形成提供了文化基础,体现了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在文化基础上的根本差异,也为中国协商民主的文化特征烙下厚重的传统文化印记。
  (一)整体性思维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内生动力
  广袤的中华大地塑造了中华民族重视“群体”、关注“整体”的地缘心理,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中华民族更倾向于追求天、地、人的协调统一,形成了重视同频感应、提倡圆融感通、希冀和谐统一的整体性思维,并内隐于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之中,服膺于人与人之间推己及人、共情共振、感同身受的交往哲学之中,外显于共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之中。在数千年历史的涤荡下,这种整体性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集体主义思想高度融合,在近代中国转变为救亡图存的强大意志,经历了革命文化的洗礼,实现了社会主义转向,将中国梦与个人梦紧密相连,在人民群众心中形成了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协商民主产生与发展的文化原动力。
  (二)“和合”思想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核心精髓
  和谐统一的整体性思维映照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集中体现为“和合”思想。“和合”思想代表着中华民族一直秉承与崇尚的美好的生存状态与发展愿景,其中内隐着深刻的对立性与和谐性。其对立性表现为在整体协调的环境下对多样性的尊重,如君子和而不同;其和谐性表现为不同生命主体之间的和谐共存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