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5年第2期
算法推荐赋能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治理:机遇、症候与进路/李 苏 潘金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苏 潘金刚
日期:2025-05-23 12:04:20
运营全过程,降低算法推荐为恶服务的可能性。
(四)应用层面协同算法:以人机协同补齐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治理短板
算法推荐技术虽然有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拥有人工所不能比拟的及时性和快捷性,但其缺乏对情感、伦理和情境的理解,因而无法取代人工在把控内容上的道德判断。为了优化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审查流程,提高审查的精准度,有必要把信息审查工作中人的优势同算法优势结合起来,让算法去执行那些工作量大但价值判断需求低的数据收集工作,让信息审查人员专门审核那些需要集中精力关注的复杂内容,即采用人机协同的内容审查办法,提高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信息审查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其一,加强人工对信息价值倾向的把控,弥补算法推荐的技术缺陷。在任务分配上,不能把信息审核的决策判断权全部交给算法推荐,而应当把数据收集、特征提取、数据预处理等零散、琐碎的工作交给算法去完成,并辅以人工审核协助算法做好历史类信息的分析、反馈工作,推动任务分配精准化和决策程序科学化,从而弥补时空差和机脑差[13],确保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治理的时效性、高质量和准确性。在舆论引导上,要通过人工干预议题设置的方法,不断增加主流历史文化在算法推荐内容池中的比重,为大众提供具有正确价值导向和深刻内涵的优质历史内容。主流历史文化的便捷化、精准化传播能够唤醒沉睡在大众血液中的民族基因和历史记忆,增强大众对网络信息的理性分析和批判能力,从而规避文化脱嵌导致的非理性误判。
其二,善于培养人机协同合作的专业人才,实现主流历史文化的差异化传播。一方面,为了增加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难度,保证真实的历史内容不会被庸俗低质的历史谣言遮蔽,需要在人机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协调算法推荐效率导向和公平导向的冲突,并通过引导算法创设者、信息把关者和普通大众提高媒介素养,增强个体对历史虚无主义信息的辨识能力和自觉抵制能力。另一方面,传统历史文化的宣传往往以冗长枯燥的解说和严肃的视听表达为主,难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感性化和视觉化需求。因此,既要依据个体的思维习惯、认知水平、兴趣倾向等差异化特征,制作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历史内容,以短视频、动画、音乐、戏剧等人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展现真实历史的原貌,也要将真实的历史与当下的热点事件相联系,以提升信息接收者理性思考能力的方式激发大众对真实历史的情感认同,推动主流历史文化宣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李艳艳.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
[2]王天民,郑丽丽.算法技术赋能意识形态的风险透视及治理之策[J].云南社会科学,2023(6):70-79.
[3]管秀雪.算法推荐赋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风险及应对[J].学习论坛,2022(6):69-75.
[4]张林.算法推荐场域主流意识形态“能见度”的遮蔽与突围[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44(4):52-60.
[5]陈甜.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智能化”渗透的风险与应对[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3,8(6):96-105,124.
[6]邵鹏,王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网络空间中英雄记忆的解构风险与强化路径[J].中国出版,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