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1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5月下期

儒家文化情境下伦理领导力养成与“君子式”管理建构/李帅卫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帅卫 日期:2021-06-25 16:43:09
就是处理关系伦理的能力。儒家对“五伦”“十义”的论述就是关系伦理的集中展现,在其论述过程中总是涉及上与下的关系形式以及行为规范,并且规定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要求二者之间能够仁礼互构、和谐共生,从而在维持社会伦理规范的同时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这与现代社会中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是非常相近的
  2.伦理领导力的表现:修己安人。性善论是儒家对领导力论述的逻辑基础,即儒家认为人性之善决定了为政者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认为为政者只有仁爱才能够实现善治。儒家的治理理念是以民为本,治理的目的不是基于领导者自身的需求,而是应以百姓和国家为重。因此,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从来都不是独善其身,而是通过修己安人来促进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共同发展。这是一个层层发展的过程,也是“道德的人”和“道德的管理者”相结合的过程。首先,领导者要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我管理促成自己成为道德的人。其次,领导者要以修己去安人,通过伦理示范、道德行为等影响下属的价值与行动,激发下属的内在道德感。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也成为道德的管理者。再次,领导者应做到修己与安人有机统一。领导者管理自我与管理员工应该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在伦理管理过程中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3.伦理领导力的维度:修齐治平。伦理领导力的第一层是修身。修身即个体自我完善,是儒家所强调的道德修养。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即领导者应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伦理体系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标准。第二层是齐家。在儒家语境中,齐家是指家族伦理秩序的构建,其实质是领导力在人际合作中的影响力、协调力的展现。根据儒家思想的论述,领导者必须避免情感之偏,但偏爱是人之常情,为此,需要道德指引来保障情之正。第三层是治国。治国是一种高阶领导力的表现。治国是齐家的顺延,是伦理领导力在工作领域的表现,是对单位、组织的治理。第四层是平天下。平天下是领导力养成的最高层次。要实现平天下,领导者需要将道德水准从家国层面上升到民族文化层次,即从义上升至仁[3];将德行实践从个人的“忠恕”上升为天下的“矩”,也就是为天下立道。这就是要求领导者有一颗关怀天下苍生之心。
  三、伦理领导力视角下的“君子式”管理构建与实施
  《大学》中的“八目”,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是儒家立身治世之所在,同时也是为政者修为的至高境界,其中就蕴含着伦理领导力最本质的内涵。儒家思想主张领导者通过内外兼修提升伦理领导力,而其关键则在于践行。也就是说,领导者要将伦理领导力融入组织实际管理中,实施“君子式”管理。
  (一)伦理价值的“仁者爱人”
  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按照儒家思想的解释,仁有两层含义,一是君子的道德品格,二是统治者的关怀之心。本研究采用第一个层面的解释。“仁者爱人”出自《孟子•离娄下》,是指充满慈爱之心的人、拥有大智慧的人懂得关爱他人。“仁者爱人”是儒家所主张的领导者道德感召力的最高层面。“泛爱众”是儒家所倡导的一个高层次道德境界,即对家人、邻居、朋友和其他人施以广泛的爱,通过爱人实现与他人和谐相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