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8月下期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生成逻辑、战略架构与现实推进/蔡清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蔡清伟 日期:2019-08-12 15:55:31
实践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并用“实事求是”这一中国话语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用“解放思想”这一新话语进一步强化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从本质上讲,无论是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还是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所针对的问题都是理论与实践的背离,所要求的都是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的是实现“四个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这一新实践,在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整体转型升级”。所谓“整体”,讲的是习近平同志思考谋划的治党治国理政问题,都是与党、国家、民族、社会、人民和个人有关的根本战略问题,是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把治党治国理政置于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中来思考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处在整体转型中,而且这种转型要整体升级。这种升级不仅有量的提升,而且有质的新要求。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转型升级,《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之中,这不仅体现了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而且体现了对党的建设规律尤其是对党的政治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清晰。
  (三)逻辑立足点: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建设的时代课题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时代课题,赋予了中国特色政党建设新的内涵。
  新时代,我们党紧紧围绕这一时代课题,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但是,“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1]。这是《意见》对党的政治建设形势的最新审视。《意见》基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分析,明确传达了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任务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严峻性。首先,应对国际挑战的新形势,需要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从“中国崩溃论”到“社会主义质疑论”,在国际上一直不绝于耳。这些言论的实质都是企图动摇“四个自信”的政治立场,改变中国发展的政治方向,传播和灌输西方价值观,最终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变换中国道路和旗帜。面对这些外在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政治上自身过硬,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次,应对党自身的忧患问题,需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自身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政治虚无主义”比较突出。一个政治上不坚定的政党,必然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突出“问题导向”,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二、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战略架构
  (一)战略目标:建设政治上更加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从组织学讲,政党是组织的一种形式,目标因素是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而政党目标和其他组织目标的最重要的区别是其鲜明的政治属性。因此,在政治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首先要弄明白的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极具特色、也很接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