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7月下期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实践探索——基于河南省先进村镇的实证分析/王丽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丽敏 日期:2019-07-08 17:35:39
之责。所以,乡镇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关键。
  (二)乡村振兴、乡村治理要依赖农民这一主体力量
  1.精准把握农民所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照顾到农民心理和农村风俗、习惯等民间生活状况”[2],基层党组织若不能回应农民生产生活要求,基层党建就不可能有效果,农村内生秩序的能力也难以形成。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农民是主体力量。当下,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在开发民力。
  2.从乡民的已知领域开始,与乡民共谋善治之道。为此,要深入调查,精准把握农民所需,乡村治理、乡村善治要明白农民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会什么、不会什么。乡村“三治融合”,要从乡民所知道的和所会的着手制订具体方案,是需要很高的理解力和洞察力的。农民群体虽说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是理智和务实的。
  (三)国家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加强农民教育
  1.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乡村振兴储备后续力量和人才。这是乡村振兴之根本。目前河南实施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正是有益的探索。
  2.建立内源式发展制度体系。教育、培训使农民能够学习或借鉴他人的发展经验,尽快掌握一种生存技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教育培训拓展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使其更能适应社会革新的需要,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宿感。河南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走在了河南省的前列。自2016年9月以来,鹤壁市连续开展农民就业教育培训。坚持“精准、服务、全面、用上”四个导向,扎实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按照培训清单与实际需求对接、培训方式与实际效果衔接、培训人员与培训类别全覆盖、培训内容与就业创业连接的思路,先后举办了电焊培训、月嫂培训、烹饪培训、电商培训、园艺培训、物业管理培训、美容美发培训、外卖培训等14类共计22期培训班,累计培训1121人次,382人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促进610余人就业。这种探索实践可积极推广。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完善乡村“三治融合”的建议
  (一)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与思维。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按照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路,扎实推进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尽管目前河南各市县都在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但是对“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上需要改进。
  2.补齐城乡文化服务短板,探索五级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如洛阳西工区已投入使用的“城市书房”,努力实现15分钟“阅读文化圈”,为市民提供特色的便捷化阅读服务,使“城市书房”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粮仓”,这一做法如果能向乡村延伸,有利于逐步缩短城乡文化服务差距。
  3.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乡村治理,除了依赖农民这一主体力量,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新乡贤的合力作用。凝聚这四股力量,有效推进社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