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4月下期

变革型领导力: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孙 宏 李 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孙 宏 李 曌 日期:2019-04-12 16:21:00
者的,不是基于领导者的天赋或职位而形成的领导魅力,而是通过分享和交流塑造的内心认同,其魅力来自领导者所提倡的共同愿景和坚定的信念品格。所以,变革型领导者扮演着组织愿景的设计师、循循善诱的教师、组织变革的规划者等新角色。
  (二)变革型领导力注重追随者的内心需要
  以往人们在考察领导力概念时,往往过多地强调领导者,无论是“特质论”还是“行为理论”,均是以领导者为中心和出发点思考问题。变革型领导力理论则更多转向对追随者的关注,认为通过领导者与追随者互相关注与学习,“可以使群众变成领袖,也可能把领袖转化成充满道德感的人”[1]5。变革型领导者对追随者的关注不是工具式的,而是帮助其开发最大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通过“为追随者设定高期望,同时表达出对追随者能力的自信、提供持续的鼓励和支持来提高其自信心”[3]407,并对追随者授权,甚至鼓励追随者像领导者那样行动。变革型领导者通过让追随者意识到组织的任务和责任的重要性,使其成为愿意为组织利益而超越个人利益的人。在变革型领导力的作用下,追随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有能力成为自我领导者。
  (三)变革型领导力高度关注领导价值
  根据变革型领导力的理论,领导者通过影响、改变、提升下属的价值追求来推动变革,基于此,价值层面在变革中就极其重要。所以,在变革型领导理论中,伯恩斯指出:“领导是一个道德过程——领导者与追随者在共同的动机、价值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之上结为一体。”[1]27领导者“发挥作用所在的需要与价值层次,要高于潜在追随者的层次”[1]32,并通过更高层次的价值来引领追随者。在变革型的组织文化中,领导者的角色只是师长、教练和工作的榜样。他们尊重部属的自我实现需求、对成就感的追求,并通过与部属的充分交流,把部属的价值观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他们通过鼓励部属参与管理、平等交流以及对部属的尊重,在组织中形成休戚与共、相互依赖的家庭感。[4]
  变革型领导力丰富了我们对领导本质的认知。依照伯恩斯的观点,交易型领导必不会长久。因为这种领导类型只是为了交换某种利益和得到表面的满足,并没有触动内心深层次的价值层面,当领导者和追随者获得满足后,必将转向其他交易,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够持久,影响也不够强烈。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呼唤领导力,总是觉得缺少卓越的领导者。因此,伯恩斯认为,时代真正呼吁的是变革型领导力。它是领导者和追随者在一定范围内的互动与提升,甚至会使追随者成长为领导者。
  二、变革型领导力在中国的时代价值
  (一)复杂的领导环境需要变革型领导力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复杂多变成为领导环境的显著特点,这与传统的领导环境和特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传统领导力关注秩序、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因此,依照领导者个人能力进行决策,通过领导权力进行秩序维护,能够维系组织的稳定发展。但在当前这样一个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风险和危机频发,弹性、灵活性和变化性取代了传统组织的稳定性,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正如约翰•科特所说,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