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19年3月下期
习近平总书记施政语言的隐喻内涵及其人格魅力/黄兴运 李一枝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兴运 李一枝
日期:2019-03-21 16:17:34
重视。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下最大气力解决腐败问题。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腐败分子比喻为“老虎”和“苍蝇”,比喻贴切,态度坚决。
“航船”和“舵手”隐喻。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发展比喻为“航船”,把党比喻为“舵手”,比喻精确,寓意深远。
“顺风车”隐喻。2016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中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推动亚投行早日投入运营、发挥作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各国与中国的合作发展比喻为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比喻形象,自信满满。
“方向盘”和“安全带”隐喻。2017年3月8日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时时刻刻把好用权的“方向盘”,系好廉洁的“安全带”。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干部用权比喻为握“方向盘”,把保持廉洁比喻为系“安全带”,比喻生动,用心良苦。
“主心骨”隐喻。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勇于担当,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党比喻为人民和民族的“主心骨”,比喻贴切,寓意深刻。
从以上归纳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施政语言的隐喻表达,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务实创新、执政为民、勇于担当、刚毅有为的领袖风范,隐含着其对某一现象或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从“钙”到“啃硬骨头”“涉险滩”,再从“航船”“舵手”到“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隐喻表达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2012年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施政语言的隐喻表达一脉相承,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的深刻体验与洞悉,对生活的感悟与升华,也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认知、政治追求和政治关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习近平总书记施政语言隐喻的思想内涵
体验认知哲学认为,施喻者使用隐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阐述,是自己对客观事物与现象认知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施政语言的隐喻表达,内涵丰富,富含思想的张力,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体会。
在“钙”的隐喻表达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理想信念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1],是党员干部的“钙”。党员干部唯有理想信念坚定,“钙”的分量才会充足,精神才会饱满,做事才能雷厉风行,刚正不阿,才能最终赢得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在“啃硬骨头”和“涉险滩”的隐喻表达中,习近平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