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2月下期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维向度/郭亮亮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亮亮 日期:2019-02-27 16:11:28
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携手构建和谐、安全、共享、共荣的美好世界。
  3.“社会化的人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意蕴。人类从事的活动是一种具有集体属性的类活动,这种类活动是人类自觉存在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也正是人类的特性。人类的类活动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而是自觉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3]。“类”概念是费尔巴哈提出的,马克思对这一概念加以继承和扬弃,并赋予了“类”以新的内涵,彰显了人之为人应有的类存在、类意识、类思维、类价值。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135。也就是说,人的本质不只以“单个人的本质”这种形式存在,而以“总体的人”的形式存在,这种“总体的人”的本质会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人身上呈现出来,它是两者的统一。马克思对人的社会存在的阐述,包含了现实的“类本质”的真正自觉,把“类”发展成为“社会化的人类”。“社会化的人类”不是原子式的个体交往,而是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社会化相统一为基础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它使人们的交往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地区和国家的界限,走向一个全新的全球开放式的社会化交往时代。为适应这个社会化交往时代,并且融入社会化交往体系中,从事社会化交往活动的人应当是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彰显,而“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199。因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个性与社会性、个体化与社会化高度统一,进而达到一体化的人,是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理想的社会存在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而且正在践行马克思关于“社会化的人类”这一科学预见,并逐渐推动着人类社会化进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些共同价值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追求的目标。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既要尊重各个国家的制度和选择的发展道路,还要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性。这与中国历来追求的“和文化”“天下观”相一致,即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倡导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努力“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5]。最终,不仅实现“各美其美”,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尊重、相互彰显,而且能够“美人之美”,相互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秀文化,最终达到“美美与共”、和谐相生,实现“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
  三、实践向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在实践向度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