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2月中期

孙中山“知难行易”视域下的领导哲学/李 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斌 日期:2018-12-11 16:10:07
  
  二、知行合一:知行关系辩证统一
  
  孙中山肯定了人类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得认知,这也是认知的前提,当然包括“如何当好领导”这门大学问。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出生就是领导,我们都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渐进过程。孙中山认为,人类的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他指出:“夫以今人之眼光,以考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之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1]150-151
  如果仅从个体角度来讲,试想,对于“领导科学”这门大学问,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蒙昧时期,然后,随着自己一步步学习、实践,借鉴别人的理论和做法,如果打破砂锅问到底,硬是要一步一步追溯到源头,那也是别人的直接实践经验,然后再是别人学习借鉴别人的直接实践经验。如,我们今天学习《论语》,《论语》里面记载了孔子的一些实践经验,甚至包括孔子学习借鉴前人的直接实践经验,然后进行了一些理论概括。我们通过学习《论语》,当然也会获得一些关于当今领导科学的知识,但不能否定的是,在《论语》之前,或者在这之前的某个节点,我们总会面临着一个关于领导科学的蒙昧时期,不管是从个体还是从群体的角度来讲,我们都一定会面临这样一个时期。
  对于“领导科学”这门学问来讲,我们不要畏惧,个体或者群体总有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总有一个蒙昧的起点,这被孙中山称为“不知而行”。虽然我们不知道,但还是要行动,要不然你就永远不知道。当然,这里的行动也包括学习理论的学习行动。学习也是一种行动,我们党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当我们经过一系列实践之后,既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也产生了负面的教训,我们就进入了孙中山描述的下一个阶段了,那就是“行而后知”。比如,我们在经历了一系列领导实践后,就知道当领导是怎么一回事了,就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这之后,当我们对某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回到实践之中去,我们就达到了孙中山指出的“知而后行”阶段。
  今天,人类面临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人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十分有限,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高效领导所产生的巨大生产力,用有效的资源去为人民、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要尽量避免在领导实践中出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状况,以免付出惨痛代价。相反,我们要更多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在努力实践的同时,还要通过一系列理论学习培训,尽最大努力达到知而后行,让领导成为一门科学。
  
  三、知难行易:要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孙中山强调实践的认知起点作用,这并不表明他轻视理论,相反,他相当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但孙中山主张的理论一定是经历过“行”而得到的真知灼见,并且这个真知灼见相对于行动而言是更难的一件事情。孙中山指出,“古人说:‘知之非艰,行之维艰。’本大总统便要说:‘行之非艰,知之维艰。’”[1]231-232。这就是孙中山提出的著名的知难行易思想。孙中山还引用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深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