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9月中期

网络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践行原则与推进创新/陶 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陶 鹏 日期:2017-10-16 10:10:54
意识和主体意识已经在互联网的催化下高度觉醒。推进网络群众路线必须基于互联网思维进行思维创新,把“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等理念应用到群众工作中,以包容和开放的思维方式吸纳建设性意见,同时引导网民群体逐步建立理性的思维范式。党员干部应主动适应这种转变,根据“互联网+”与群众工作的融合需求进行能力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开展网络群众工作的职业能力,与“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群众路线对接融合,避免因网络素养不足而出现群众工作本领恐慌,甚至在网络空间中扮演被围观、被质疑、被戏说的尴尬角色。因此,基于“互联网+”进行能力创新既是践行网络群众路线的重要推手,又是党的群众工作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我们党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群众工作效果的参照标准,“互联网+”与群众工作深度融合所诱发的能力创新,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工作方式创新,能够以接地气的方式获得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好评,是网络群众路线推进创新的持续动能。
  (二)大数据应用与群众工作创新聚合
  依据大数据实施“循数服务”,是当前提高服务群众能力的创新趋势。麦肯锡公司在决策咨询报告中做过预判,大数据将成为全世界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阵地。伴随着各种大数据的普及应用,大数据已经被人民群众视作一种权利。民众不仅要求获取与社会民生、公共事务相关的数据资源,而且希望根据数据梳理的结果获得质量更高的公共服务。把大数据应用在推进网络群众路线当中,所产生的最显著创新聚合效应,就是促使服务方式更加突出“以群众需求为中心”。党和政府具备掌控大多数公共数据的管理优势,面对人民群众日益个性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应通过大数据应用汇总分析民声诉求,围绕不同部门的业务职能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拣,然后借助公共信息传递渠道实施定向推送,并接受人民群众的个性化服务定制。同时,根据某一时段内民众的网络空间活动规律和民意表达动向,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研判,对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做出提前预判,前瞻性地制定出服务预案,提高群众服务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使党的群众工作贴近群众需要,服务到群众身边。人民群众作为大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和受益者,全程参与了大数据应用与群众工作创新聚合,无形中高度契合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我们党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所付出的努力,对网络群众路线必将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共同建构广泛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
  (三)新媒体平台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会化媒体的迅猛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成了当前最为流行的社会活动平台。与早期的新媒体应用不同,目前社会公众对新媒体蕴含的内在能量心领神会,已经可以非常熟练地利用其行使参与权、表达权和知情权,新媒体平台是当前网络空间开展群众性社交活动的首要大众媒介。新媒体的发展演进对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期通过政府网站进行简单沟通,或是借助官方微博进行浅层化交流的群众工作方法略显过时,无法与当前网络群众工作的现实需求相匹配。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政治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