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9月中期

村庄场域中经济精英的资本再生产/黄 博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 博 日期:2016-10-19 09:27:39
养、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和卫生的环境。目前C私人年收入20万元左右。Z村村民G,46岁,楼梯厂老板。中专毕业后,G进城务工,在楼梯厂打工,五年后,他已熟练掌握楼梯加工技术与楼梯销售业务流程,后辞职返乡,在乡镇干部、村级干部的支持下,用村里闲置的原小学学校作厂房,多方筹措资金开办了自己的楼梯厂。工厂开始运营时并不顺利,主要在销售渠道上受阻,后建立起销售网络,又加大宣传攻势,业务逐渐步入正轨。2015年底,楼梯厂经营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产品在省内外均有销售,G私人年收入在18万元以上。G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尝到甜头后,没有满足,继续扩建厂房,招聘更多员工,购入先进加工器材,目前生意蒸蒸日上。由以上个案可以看出,村庄经济精英一般都会通过努力以实现原有经济资本向新的经济资本的再生产,在资本再生产的过程中,经济精英积累了财富,获得了经济利益,继而巩固了其精英地位。
  (二)由经济资本向声望资本的再生产:经济与社会子场域的互动
  资本的固有属性决定了经济资本的自我增值是一种必然,除了由原有经济资本向新的经济资本的再生产外,部分经济精英还积极通过由经济资本向声望资本的再生产来获得一定的影响力,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通过对公益事业的捐助给个人带来名望,从而获得公众基础。当然,经济精英这种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很多,比如,致富后回报家乡的心理、对乡村社会的热爱与责任感、对普通村民的感情等。但对相当一部分经济精英来说,利益的驱动始终是一个主要因素,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经济精英渴望通过对公益事业的投资获得个人名望,而提高个人地位同样是对利益的一种追求方式。
  L村村民K,52岁,鞭炮厂老板。他在2008年村庄修路的时候慷慨解囊,捐资三万元,至今提起这件事村民们对他仍赞不绝口。之前村里通往外面的路是土路,坑坑洼洼十分不平坦,每到阴雨天就泥泞不堪,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后来村里决定筹资修路,K积极响应,并斥资支持,赢得广大村民的普遍尊重。在获得良好口碑的情况下,K的鞭炮厂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声望资本与经济资本相互转化,形成良性循环。Z村村民D,46岁,蔬菜种植大户。2012年,村头河上的桥坏了需要修筑的时候,他出资1万元,其行为深受村民好评,平时他也热心帮助有困难的村民。春耕时候,他购买化肥送给贫困户,过年过节向贫困户赠送蔬菜。村里一些年轻夫妇进城务工,老人在家无人赡养,D经常购买营养品去看望。以上行为为D奠定了非常高的公信力和威望,成为蔬菜种植户们的核心,2015年,村里成立蔬菜协会,D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协会会长。如今D的蔬菜生意十分兴隆,销售区域覆盖周围几个县乡,年收入近10万元。通过以上个案可以看出,村庄经济精英由经济资本向声望资本的再生产在主观上是一种奉献,让村民看到了一个致富不忘乡亲的精英分子形象。经济精英与大伙共同分享致富成果,客观上将普通村民和乡村干部对自己的信任、尊重等个人威望建立起来,可谓是名利双收之举。经济资本是一种有形资本,对经济资本的占有使经济精英拥有一定的权力,这是一种体制外的权力。声望资本则是一种无形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比经济资本要高级,因为在经营不当的情况下经济资本很容易失去,但声望资本一旦获得之后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声望资本的占有使经济精英获得了权威,权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