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7月中期

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杨 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 军 日期:2016-07-13 10:08:44
当下社会治理提供了经验总结,使执政者在治国过程中少走曲折路,也为社会与自然的相处与发展提供了建议。
  2.“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在王阳明的治理思想内具有较高的发展性。其一,“知行合一”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冲破了以往理论至上的说法,认为仅仅注重理论属于空谈,是在建立空中花园,不具实践性。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要求在治理国家的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以“知行合一”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这种说法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二,“知行合一”理论对于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其注重社会发展的全面性,认为先秦儒家思想在治理国家方面存在单一性、片面性。王阳明认为,利与义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双重关系,反对先秦儒家将利与义放在相互对立面的看法。其三,以往的学派思想大都注重统治者的自身修养,强调为官者通过内外兼修来带动人民群众的修养习性,而王阳明的治国理念则是将上下结合,既要求为政者提高自身修养,也强调人民群众的社会治理能力,这种方式减少了人民群众对于为政者的依附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于参政议政的能力,同时也表明了人民群众作为国之根本的重要性。
  3.“致良知”。“致良知”是王阳明对于人民的修身养性提出的一个理念,既是对人心的治理,同时也是对国家的治理。“致良知”既是对先秦儒家“以德服人”思想的延续,从道德方面修养、治理人性,使人们的言行举止都能够控制在道德范围内,同时也是为王阳明的治国理论得以实施打下根基,让其理论发展能够建立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之上,从而形成理想的太平盛世。“致良知”是“知行合一”得以实践的基础,经过治理人心之后,才能促使治国理念在社会中得以推行,只有理论形式的治国理念只是一种假设,有所基础的形态社会才是理论开展的真正场所。
  (二)对现代的启示
  “万物一体”“知行合一”“致良知”无非是从自然、社会、人民三个方面进行治理,而这三者又是构成国家的主要因素,其相互间联系密切、缺一不可。这三个治理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同样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第一,“万物一体”虽然主要是指治理自然,但社会、人民存在于自然之中,三者即是一体,在治理自然时必然需要关联对社会的治理、对人民的管理。治理自然问题时应该从人民群众的角度着手,重民为民,关注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引导人民群众能够主动地保护自然,关爱身边的事物。如此,治理自然得以进行,同时还能解决社会问题。第二,“知行合一”在当今社会也就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出理论的正确与否。对于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不能光靠死记硬背,更多的是需要进行实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将计划建立在理论上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这是“知行合一”在当今社会的转化。“知行合一”在践行过程中要求为政者能够“以德服人”、能够对自然有所了解,因而也就需要将自然、社会、人民关联起来,在这三方的相互协调下完成“知行合一”。第三,“致良知”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好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治理人心,而这关系到自然与社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