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1月中期

论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的唯物辩证战略思维模式/马儒林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儒林 日期:2016-01-18 18:39:53
都不是要素的简单堆积,而是由各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是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需要研究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以战争全局为着眼点筹划指导战争。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经常要求指挥员也要有战略眼光,有全局观点。他说:“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下一着好棋子的。”这就是说,作为指挥员必须站在战争全局的高度,去审视自己指挥的战争局部——战役或战术,从达到战争目的这个基点出发,对整个作战实施整体筹划,才能赢得胜利。在三大战役的筹划中,毛泽东自始至终是围绕解放战争彻底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意图进行的。三大战役的筹划指挥过程,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瞻远瞩、胸怀全局、高人一筹的卓越筹划艺术。
  从政治高度审视思考并处理战争问题。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用系统的观点观察和处理战争问题,需要辩证处理政治和军事的关系。中国古代“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重战思想和“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充分显示出古人已经把战争上升到安国兴军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而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现实战争无非是政治本身的表现”,“政治是头脑,战争只不过是工具”,因此,“只能是军事观点从属于政治观点”。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克劳塞维茨的观点,不仅指明了政治的阶级性,而且进一步阐明了政治与战争的区别——“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从而使战争的政治属性变得更加清晰。他曾将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称之为“军事政治仗或政治军事仗”。这说明在毛泽东看来,战争绝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在战略筹划、战略决策中,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因素。
  将国家利益作为我军一切行为的准绳。国家利益是国家主权和安全的终极价值体现。因此,军队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的主要代表汉斯?摩根索认为:“只要世界在政治上还是由国家所构成的,那么国际政治中实际上最后的语言就只能是国家利益。”在我军的发展历程中,我军着眼国家利益全局筹划和指导军事行动,首先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断然拒绝苏联提出的与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和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的建议,反映出我党我军在主权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回旋余地的鲜明态度。
  用辩证思维平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和军队都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建设局面,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两件大事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明确地提出了“国防建设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强调“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用辩证思维处理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任务,围绕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开展工作,体现了战略性的大局意识。
  三、“军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