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8月中期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育的基础性困境——基于社会视角的透析/齐久恒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齐久恒 日期:2015-11-10 17:24:36
ldquo;总体上看,我国中间阶层的人数比例不算高,特别是加上基数较大的农村人口以后,中间阶层的规模更为有限。可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还没有出现稳定的结构化趋势”[3]。显然,这种状况对于当前我国公民社会组织的生发与培植来说,将是一种严重的缺憾,因为它将导致我国公民社会组织的生成与建构丧失最为有效且较为稳定的主体推动力量。
  二、社会阶层流动的内卷化
  “内卷化”一词的英文为involution,又译为“过密化”,原意为内卷、内缠、纠缠不清,以及退化复旧等。“内卷化”概念率先由美国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提出,用来阐发一种内部复杂而又无法革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一种文化模式发展达到某种最终形态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向新的质态,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在内部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从而也就阻碍了这种文化向外发展开放的任何机会和途径[4]。近年来,“内卷化”概念开始被大陆学者所认同和接纳,并作为重要理论分析工具运用于中国相关问题的研究。借鉴这些研究,笔者试图转借“内卷化”这一概念进行理论迁移,用来探寻、解析当前我国社会流动的境况。
  社会阶层流动内卷化指由于某种特殊的制度安排,社会阶层成员在其空间位置上不断呈现出自我复制、自我强化、自我保持或自我封闭的发展样式,并日渐表征出静止化、定型化、狭隘化或凝固化的位移状态,一些社会中下阶层逐渐丧失了往上流动的空间或通道,各社会阶层之间转换、变动的趋势逐渐减缓。
  一个发达公民社会组织的型构,亟待一个合理社会结构的支撑,而一个合理社会结构的日臻完善必须依赖于一个真正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然而,当前社会阶层流动内卷化的迹象已深深地影响、钳制或滞缓着我国公民社会组织的生成与孵化。
  (一)社会阶层流动内卷化诱致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结构的“封闭化”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要获得稳固持久的生命力,就亟待为其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内外流动的渠道得以畅通,进而使其彰显出蓬勃生机的景象。可是,在当下中国,社会阶层流动静止化、定型化或凝固化的情景,招致各阶层人员之间流动趋势逐渐减缓。因为掌握经济资本、政治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总体性资本精英集团过多垄断了社会资源,整体社会阶层流动结构似乎愈加复古、封闭、排外或僵化。
  管窥我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境遇,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其组织内部的参与人员,尤其是组织的核心成员,大部分不是政治精英群体、经济精英群体,就是文化精英群体,掌握着政治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总体性资本精英集团,掌握着我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绝大部分稀缺资源,尤其是对于一些官办性或互益性公民社会组织来讲,普通社会大众是难以有机会获得“入场”的,即便是有幸赢得进入的“门票”,他们在组织内部也难以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或公开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如此一来,也就难免有人认为,当前中国的一些公民社会组织,例如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等,要么是异化为高官们的另类养老院,要么是沦丧为一些明星富豪们的俱乐部。正因为如此,很多社会公众不愿加入其中,从而也渐趋疏远它们,因为即便是参与其中,也将是自己在“搭台”,别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