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干部要会算廉政账:由被动向廉到主动奉廉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黄红平 日期:2016-07-12 18:29:45
  算廉政账是近年全国各地兴起的一种党风廉政教育形式,符合腐败生成的基本规律和人性天然的内在特点。无论什么样的腐败,离开行为主体的动机这一主观要素,都是不可能形成的。对于人性,古往今来有善恶之争辩,孰是孰非难以定夺,但人是趋利避害的理性个体这一客观事实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无论何种腐败,在很大程度上均是行为主体基于趋利避害的得失计算做出选择的结果。然而,人的“有限理性”在对腐败行为的认知上表现得很突出,既表现于行为主体对腐败收益的评估,也表现于对腐败成本的判断。腐败分子不仅不例外,反而存在着“当局者迷”的倾向。实践中,不少被查处的腐败分子动辄贪污受贿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殊不知,金钱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超过一定数量,边际效用会变得很小,甚至为零。可他们依然贪得无厌,局外人对此很难理解。不少腐败分子对腐败后果缺乏起码的认知,往往是东窗事发后才追悔莫及。这说明算廉政账确实非常必要。
  
  腐败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根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至少三次对党员干部提出要学会算廉政账。第一次是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当个贪官,整天提心吊胆,幸福感也确实不高,而且很容易得心脏病,睡不踏实啊!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在那儿打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钱怎么拿进去的就怎么吐出来,只是当了个保管员。”第二次是2014年5月8日在同中共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有些人觉得自己当公务员收入不高,约束又多,同在企业工作或下海经商相比牺牲了很多,认为这就是奉献了。客观地说,这也是奉献,但这种奉献只是站在个人角度来认识的。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第三次是2014年5月9日在参加河南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一旦犯事,什么都没了,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那些大贪巨贪,最后不就当了一个财物保管员吗?就是过了个手,最后还要还财于民、还财于公。不要做这些事情。”
  应该说,这些论述值得深思。姑且不论腐败在大的方面给国家、集体和人民造成的财产损失,给执政党、政府和干部队伍形象带来的巨大伤害,单就行为主体而言,其严重后果可能是政治上身败名裂、经济上倾家荡产、思想上后悔莫及。中央对腐败的打击是全方位的、持久的。2006年12月7日、2007年2月10日,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靖某分别在徐州市和江苏省召开的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现身说纪说法,沉痛清算自己人生的“七笔账”:算政治账,自毁前程永难忘;算经济账,倾家荡产悔难当;算名誉账,身败名裂苦酒尝;算家庭账,夫离女散梦断肠;算亲情账,众叛亲离两茫茫;算自由账,身陷牢笼盼阳光;算健康账,身心憔悴恨夜长。
  既知腐败后果,那么为何仍有官员一再重演靖某的人生悲剧呢?
  
  低估腐败行为败露概率是利益得失计算的错误
  
  算廉政账,重在激起人们对腐败后果的理性认识,遏制腐败动机。现实生活中,当事者作为趋利避害的理性人,非常清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