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走出官场“义气”旋涡的思路与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胡赣江
日期:2016-01-18 16:12:15
谈到“义气”二字,人们不由得会联想起《水浒》中的及时雨宋公明,《三国》中的刘、关、张,并往往将之理解成“讲信誉、够朋友”的代名词,在某种程度上把它视为一种与人结交的优良品格。然而,当所谓的“江湖义气”涌入官场,尤其是与权力交织到一起的时候,就难免会滋生腐败,沦为为小利益集团攫取不正当利益的“遮羞布”。
官场上的“江湖义气”,表面忠肝义胆,实则别有用心,撇不开利益的牵绊。近年来,伴随着中央到地方的地毯式反腐大潮,一大批“只讲义气不讲原则”的官员相继落马,“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就是塌方”成为许多地方官场腐败的新特点,由此暴露出的官场“义气”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批判。
缘何常人推崇的“义气”到了官场就变质变味、滋生腐败?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概念不清,界限模糊,掌权者往往搞不清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个人小义,在行使公共职权时带私情、谋私利、反民意,导致公私不分。二是自律不严,监督缺位,让打着“讲义气”旗号的公权私用者钻了空子、尝到甜头,心存侥幸地游荡在腐败边缘,长此以往,“湿鞋”在所难免。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存在违规操作,领导干部依据个人喜好提拔任用“自己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等违规做法导致小集团利益链条形成,彼此“打招呼、报恩情”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四是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无形中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政治生态环境,信念不坚定者面对官场上的团团伙伙往往选择妥协融入,以达到保身的目的。
官场上的“义气”是小团伙维系自身不当利益的纽带,中间难免夹杂着公权私用、权力寻租等违法乱纪行为,其本质是无原则的,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放任自流,势必会危害公众利益,给党和政府抹黑。如何才能走出官场“义气”的旋涡?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严守底线,摒除“江湖义气”。党员干部应当以党纪国法为做人做事的底线,摒弃所谓的“哥们儿义气”,自觉树立规矩意识,带头学规矩修身、按规矩办事、用规矩律己。“回头看,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的朋友圈,在交往中失去底线,只讲义气,不讲原则,失去底线,不分彼此。”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在庭审上的最后陈述可谓发人深省,充分说明依靠“江湖义气”维系的官场关系难以长久,一旦相互间利益得不到满足,看似牢不可破的“圈子堡垒”便轰然倒塌,当事人只能自食苦果。身为党员干部,要牢记习总书记“慎独、慎欲、慎微、慎交友”的训诫,切实守住为人处世和用权交友的底线,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朋友圈和工作圈的“江湖义气”,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掌权者应少一些江湖习气,多接群众地气,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权力使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主动地将“圈子”义气转化为为民谋利的民族大义。
机制保障,打破利益链条。权力来自于谁,就必然服务于谁。不少违规提拔任用的干部由于晋升时得到某个领导或者某个团体的特殊关照,一心认为手中的权力是某某上级领导赋予的,理所应当报答“知遇之恩”,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