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走出官场“义气”旋涡的思路与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胡赣江
日期:2016-01-18 16:12:15
观从根本上发生扭曲,在无形中跌入官场“义气”旋涡。更可怕的是,当这些被提拔的掌权者羽翼丰满后还会重蹈覆辙,通过暗箱操作培养“自己人”。如此一来,便形成更加错综复杂的利益团体,官场“义气”旋涡愈演愈烈。因此,要从干部选拔任用层面割断官场“义气”传承的“脐带”,对照习总书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把干部调整动议、提名推荐、酝酿、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任前谈话、任职等各个环节。干部调整动议、考察、任前公示等重要环节必须置于公众视线之下,确保普通群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避免一言堂和暗箱操作,让为官者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并非来自个人,而是组织和人民的重托,这样在行使权力时才能跳出小集团利益,真正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
严惩善治,营造良好生态。一方面,应加大惩处力度。“治乱需用重典,去疴当用猛药。”官场上的“江湖义气”风之所以常吹不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掌权者心存侥幸,认为只要权力在手,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便可以一手遮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识,使得披着“义气”外衣的权力腐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被发现查处的概率较低,相比收益而言风险较小。因此,要清除官场“江湖义气”这颗毒瘤,就必须采用严厉的手段,以“零容忍”的态度彻查“义气腐败”案件。集中纪委、监察部门的优势力量,采取“顺藤摸瓜”的办法对涉案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达到“查处一个牵出一窝”的震慑效果,从而大大增加“义气型腐败”的风险系数,让掌权者时时如履薄冰,不敢随意利用权力在朋友圈中广播“义气”。另一方面,应加强组织教育引导,进一步弘扬党内民主,教育广大党员讲党性、守纪律,营造出健康、浓厚的党内民主氛围,让为官者明白只有做到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讲情义才能在仕途上走得稳当。要通过案例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了解“义气”与权力交织到一起的巨大危害,引导大家深刻反思反省,防微杜渐,自觉远离歪风邪气的侵扰,积极做抵制官场“义气”、净化官场生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从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让官场“义气”失去滋生的土壤。
群众参与,避免监督缺位。官场上的“江湖义气”是以某一权力为核心的小利益集团的价值观体现,当这种风气在一个地方蔓延开来,单靠现有的监督体制和方法往往收效不大,因为一个小利益团体的“义气”之风往往可以通过权力和利益的交换输送迅速扩散,和别的利益团体相互交织串联,从而形成更为庞杂的大利益群体,甚至连专事监督的官员也会被卷进其中,充当权力腐败的“保护伞”。以山西为例,从省纪委书记、常务副书记,到市县纪委书记乃至直接参与办案的纪检干部,相继被查出存在问题,充分暴露出现有监督体制存在被官场“义气”侵蚀的风险。因此,要跳出靠官员监督官员、靠机构监督机构的框框。一方面,增强群众监督威慑力,让人民群众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掌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罢免权;另一方面,创新群众监督渠道,通过手机拍照、网络上传、微博评议等新手段加大权力腐败曝光力度。要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