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新常态下县委书记的政绩观定位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杨一中
日期:2015-07-10 15:59:19
党员干部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人民群众的福祉。县这一级在国家组织架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相对于中央来说,处于宏观之尾;而相对于县内若干个乡镇、几十万人口来说,它又处于微观之首。“县官”尤其是县委书记,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既是基层干部,又是一方统帅;既是宏观决策者,又是具体执行者。因此,县委书记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县委书记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少应做到“五个必须”。
一、必须坚持人民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性,特别是做决策、办事情一定要心中装着群众,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第一追求,一切工作都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做到办一件、成一件,力争让绝大多数群众满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基于此,我们县委一班人在谋发展、做决策、抓工作时,把方便人民群众、造福人民群众作为首要任务。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办事干部难找、部门分散难跑腿、态度不好脸难看等问题,县委率先在全县进行了县乡两级便民服务工作改革,在全县30个乡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把41项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的事务集中放在大厅办理,在每个村聘请若干名代办员及时收集群众需要代办的事项,到乡里或县里代为办理,群众办事不再找不到门、跑冤枉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誉。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我主动联系了离县城最远、最困难的罗峰村和社情最为复杂的长坡村,多次下到两村开展蹲点调查,了解掌握了两个村子的发展难题,并及时研究解决行路、用水、用电等影响群众生活和生产发展的急迫问题,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事实证明,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
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性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日月星辰运行、动植物生长、社会发展和演进莫不如此。县委书记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头人,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遵循和把握发展规律性,工作上富于创造性,自然能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实绩。我们辰溪县地处内陆,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但矿产资源和林地资源比较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因此,我们在整体发展战略上结合实际提出“一化四建”(“一化”,即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建”,即大力推进“文明辰溪”“绿色辰溪”“平安辰溪”“法治辰溪”建设),突出新型工业化的主体地位,“围绕工业抓发展,‘四个建设’促和谐”。在新型工业化发展定位上,坚持“大小通吃,好字当头,整合优势,集群发展”,目前,已引进和培植了一批电子产业、生物医药、服装等技术含量较高、环境污染少、带动就业能力强的产业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提出了“两山一品做文章,一带六化奔小康”(“两山”即“山上”着力打造绿色农业,“山下”突出打造品牌农业;“一品”即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