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谨防上级机关向基层干部转移污名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沈 剑 日期:2014-06-03 18:39:22
  基层干部可以说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不但担负着把宏观政策转化到微观现实中的重任,而且还背负着把群众意愿反馈给执政核心的嘱托。从这一点来说,基层干部就是实现政通人和局面最关键的纽带。如果基层干部队伍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导致政策贯彻落实失败、群众难以反映意愿等沟通断裂的危险,而这个问题往往是国家实现政治稳定最大的隐患。但是,当下的基层干部队伍面临着上级认为无能、群众认为腐败的尴尬局面。当作为关键纽带的基层干部群体被上下双方都看不上的时候,“污名化”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级认为基层干部无能的主要因素就是贯彻落实政策不力。上级机关都认为自己的职责是重要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所以往往会以严厉的措辞要求基层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却往往忽略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真实状况。当各个部门都把落实的任务压在基层干部身上的时候,基层干部们又能有多少精力去应对如同乱麻一般的实际工作呢?从当年的处理超生、“三提五统”,到当下的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所有涉及深层矛盾的社会实际问题,往往都是基层干部冲在前面,成为矛盾的焦点。当上级把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当成考核的“法宝”时,基层干部还能有多少心思从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呢?他们首要想到的,当然就是如何应付好上级,把“官帽”保住。
  上级机关往往能记住自己是基层干部的领导者,却常常忘记自己更应该是基层干部服务者。也正因为如此,上级机关才会对基层有贯彻落实政策不力的偏见,忽视了自己在这中间所起的反作用。当年,朱基总理在国务院因为这个问题不止一次强调过,如果上级机关能从领导者转到服务者的思维上,不以领导者自居,不总对基层颐指气使,而是把问题想到基层干部的前头,去围绕基层干部开展服务工作,给基层干部当好后盾、做好保障,让基层干部把心思从应付上级转化到服务群众身上去,何愁政策贯彻落实不好呢?如果上级机关把考核基层的手段在自己身上用一下,看看自己会有多大压力、多少困难和苦衷,或许会把那种基层贯彻落实不力的观念迅速改掉。
  群众认为基层干部腐败,究其根源,就是在当下进入改革开放深水区后,在各种利益博弈中,基层干部又站在了矛盾的激发点上。很多的问题不是基层干部可以解决的,一次两次基层干部还可以做通群众的工作,但是,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或者解决不公道,基层干部的群众认可度必然会降低,认可度降低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民怨度的上升,加之当下贪腐高发的实际状况,基层干部很容易被大而化之地贴上“贪腐”的标签。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上级的因素,而不在于基层干部本身。如果把权力下放,让基层能够最大可能地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群众还会有多少怨气要发泄到基层干部身上呢?
  基层干部就像两头受气的小媳妇,往往出力不讨好,“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常态依然无法使他们摆脱“能力低下、野蛮粗暴、贪污腐化、媚上欺下”等种种负面评价。面对这诸多压力,基层干部还能有多少豪情与壮志呢?2013年5月份,《人民日报》在3个网络平台、9个省区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面访、电话访谈、电子邮件等形式调查上万人,近2000名基层干部参与了调查,超过六成的基层干部认为&ldqu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