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网络反腐的“围观效应”及其政治生态反思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黄丽萍 日期:2013-02-06 17:04:42
  2012年,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因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露笑脸的不当行为、佩戴多块名表的“手表门”事件遭受网民网络围观直至因腐败问题被“双规”。通过“手表门”事件,网民越加重视通过质疑官员服饰进行反腐,这无疑是当前反腐的一道另类风景。这种围观带来的景观政治仪式,折射出当前我国反腐建设的任重道远。
  一、网络反腐:一种围观的景观政治样态
  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处理在延安发生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中不经意被网民围观陷入“微笑门”。同时,网友爆料了其在不同场合佩戴的各种名贵手表、手镯和眼镜等饰物,使其身陷舆论风波之中。据后续调查,该局长贪污1600多万元,家中藏有名表80多块,一时间被网友讥讽为“浑身是宝”的“微笑哥”。
  近期被网民围观而被查出腐败问题的大有人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谢志强的“微博直播门”、韩峰的“性爱日记”、周久耕的“天价烟”等事件。2011年年初,新华社发表《新载体不断涌现,“全民围观”时代到来》一文指出:从2010年起,网络文化进入“全民围观”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围观必将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种围观实质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与折射。有的学者提出“围观者在网络空间对被围观者进行话语批判,有时围观者的行为会延伸至现实世界,从而对被围观者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网络的“狂飙”、“爆料”使“中国网事”风云变幻,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网络围观的助推力越来越大,人们甚至认为“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网络围观的力量极大,近年来,诸多的“强拆、打假、维权、反赌、寻子”问题都是在网络围观的强大作用下被发现、重视并得到解决的。随着围观势头愈演愈烈,网民也借助网络进行反腐与监督,使“官员”一词与“名表”、“名烟”、“名酒”、“名镜”和“美女”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并产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互联网则开始成为网民参与舆论监督的助推器与催化剂,于是“辨认”官员的服饰、香烟、座驾等现象开始迅速流行,人们以此判断一些官员的形象。网民进行网络围观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将虚拟网络的无限参与和围观的现场感结合起来。人人手握着“麦克风”,人人是新闻发布者,通过悄无声息的点击、长短不一的跟帖、嬉笑怒骂的表情,三言两句或者是万千字符,不断交错、堆积,构筑起庞杂繁复、自由平等的言论空间。网络围观效应也表明,现实社会中威权政治去魅化、政治空间透明化、权力运行弥散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大众渴望借助于网络技术进行扩权与增权。
  围观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公共事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舆论风潮。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通过围观揭露一些贪腐的事实,揭开了一些事件的内幕,给不少人讨回了公道。千万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零碎话,突显出“全民性”、“自发性”、“及时性”特点。在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民意诉求的情况下,公众广泛自主性的参与,对加大对官员的监督力度意义重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网友将注意力指向官员们的衣着穿戴、日常用品。当奢侈品像货币一样流通在某些商人与官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