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官二代”为官“原罪”现象分析与消除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胡赣江 日期:2012-11-19 15:07:32
  近期,年轻干部破格提拔频频受到社会深刻关注,媒体和公众会不自觉地质疑年轻干部的特殊背景,并“合乎逻辑”地推定“官二代”为官的“原罪”。所谓“官二代”为官“原罪”,主要表现在“官二代”为官的选任程序不当、选拔方式不透明、选用标准降低或个人条件不具备等方面,由此引起整个社会的习惯性质疑,影响了选人用人社会公信度的整体提升。
  一、“官二代”为官“原罪”现象分析
  原因一:干部选拔“潜规则”大行其道。“潜规则”是“官二代”为官“原罪”产生的制度性因素。当前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明确,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导致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被扭曲。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存私心、讲关系、凭好恶,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嫡系等不加甄别、模糊处置、违规提拔重用。二是一些地方打着为事业用人才的幌子行违规提拔之实,不能完整把握选人用人标准。三是“萝卜招聘”屡见不鲜,在招聘过程中为“官二代”量身定做、定向招聘,有悖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潜规则”当道,显规则难行。选人用人“潜规则”的实质就是在干部选任中滥用权力,以不正当手段谋取升迁。
  原因二:一些“官二代”为官素质不高。素质不高是“官二代”为官“原罪”产生的内因。毋庸置疑,大部分年轻干部能够在各个岗位上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做出一番成绩,给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但有些年轻干部被提拔重用后,存在服务意识淡薄、工作能力较差、社会形象较坏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威信。一是部分年轻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手中的公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把公权力完全用在为人民服务上。二是一些年轻干部不思进取,疏于学习,缺乏在基层和偏远地区工作的磨炼,任职能力与岗位要求尚有差距,在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时束手无策。三是少数年轻干部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个人形象,在发生矛盾时急于“亮身份、晒背景”,“官职不大、官威不小”,引起公众不满。
  原因三:舆论对“官二代”为官放大引导。媒体放大引导是“官二代”为官“原罪”产生的外因。当社会聚焦于某个年轻干部提拔时,媒体舆论就会集体跟进,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以吸引公众眼球,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部分误导因素也推动和强化了社会公众对“官二代”为官“原罪”的肯定。一是有罪推定。年轻干部破格提拔有利于选用事业急需人才,加快干部培养进程。但在当前背景下,当年轻干部受到提拔重用时,社会公众就会习惯性地质疑和猜测其背景。二是以偏概全。从总体上看,党的干部工作能够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拔优秀干部。但某些人和媒体热衷于炒作,对枝节性问题无限放大,从而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三是认识固化。由于部分媒体不正确引导,部分公众无视年轻干部政治素质好、知识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等优势,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依然存在,对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不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二、消除“官二代”为官“原罪”现象的对策
  一是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实现阳光选任。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