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亟须关注的战略短板
在管理学、领导学的诸多理论中,短板理论虽然较为简明,但恐怕也较难落实。据此理论,任何一只木桶的容量,并非取决于其最长板块,而是取决于其最短板块,纵使其他板块皆高耸入云,也完全无济于事,水仍然会从最短板块处倾泻而出。故此,领导者应优先关注短板,长短兼顾,统筹发展。 问题在于,当领导毕竟不同于做木匠。与制造一只木桶相比,无论是建设一流的村庄、乡镇、区县,还是打造强市、强省、强国,后者不仅比前者繁难许多,而且与其有着本质不同。在木匠打造木桶的过程中,其工作对象是作为纯粹客体、任人摆布的木头,木板的取材用料大体一致,其规格形制也整齐划一,故完全可以采取标准化、机械化作业。退而言之,即便长板短板偶有参差不齐,但毕竟均属于“同质板块”,完全可以截取长板来补足短板。迥异于此,领导工作是非标准化作业。在领导一个村、乡(镇)县、市、省乃至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领导者所面对的主要对象乃是同样具有主体地位、多元需求和殊异个性的大活人。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已成风尚的今天,领导的最高目标是改造人、成就人、提升人、造福人,其所牵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诸方面,实乃无法标准化、机械化处理的“异质板块”。这些“异质板块”之间虽然有着内在互补关系,但是,它们既有轻重缓急之分,更有内在特质规律之别,还有所需专才偏才之异,经济建设规律并不能通行于其他建设领域,懂经济建设者未必懂其他方面的建设,因而既无法整齐划一,也无法取长补短,更无法相互代替。比如,经济虽然搞上去了,但经济不能代替一切,金钱不是万能的,既不能直接买来民主、法制、文明、道德,也不能直接买到国防安全、社会和谐、良好生态,这皆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长期的战略谋划和艰苦建设。 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破坏、经济高增长与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等现象可以看出,鉴于轻重缓急之需,社会发展的各板块之间有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冲突、矛盾乃至对抗,长板建设大多以暂时牺牲短板为代价,且大多属于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事项,容易出彩、出风头、出政绩,短板建设则大多属于“老大难”事项,备受拖延,饱受冷落,积重难返,上下掣肘,事倍功半,难出政绩。久而久之,在急功近利行为的推动下,尤其是在任内负责制的催逼下,难免造成“长板更长、短板更短”的困局。 正如《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但凡高明卓越的领导,都善于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处理长短板的关系,既有轻重缓急,也善于统筹兼顾;既与时俱进地提升凸显战略优势的战略长板,也顺时应势补足那些最终会导致战略劣势乃至危及战略安全和后续发展的战略短板,变“短板”为“跳板”,实现综合实力大飞跃。就此而论,真正高明的领导艺术,既不是“截短板补长板”,也不是“取长板补短板”,而是“变短板为长板”。 当然,所谓战略长板与战略短板不仅是相对的,而且也是因时而异的。以当代中国为例,在1978年之前,因“文革”动乱而濒临崩溃的经济是其最短板块,但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发展,“大量廉价劳动力、政局长期稳定、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