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反腐倡廉要以“零度容忍”预防“破窗效应”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孙 刚 日期:2011-06-30 15:54:07

  不良心理对腐败行为的诱导作用不容小觑。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目前,在国家公职人员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下不良心理。一是权贵心理:权力就意味着荣华富贵。一些腐败者把当官看做是特权和钱财的象征,为了谋取官位,不惜一切代价。一旦成功,便迫不及待地把权力作为资本投入不正当交易,以获取巨额回报。二是从众心理。有的公职人员看到身边有些漏网的官员任人唯亲、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挥霍公款等,却没有被揭露和打击,有些还被戴上“劳动模范”、“优秀××家”等耀眼的光环,于是这些意志薄弱的公职人员对腐败的免疫力迅速下降,再也按捺不住,开始效仿。三是贪婪心理。毫不顾及国家和他人利益而使自己的欲望不断膨胀的人,势必会使用非正当方式去满足自己畸形的需要。这种贪婪心理成为腐败的又一大心理因素。四是不平衡心理。通过对众多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平衡心理往往是腐败者由廉政走向腐败最不可抗拒的心理因素。随着职位的不断高升,身边所接触的人、出入的场所、周围的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源于攀比而产生了不平衡心理,又因不平衡心理产生了补偿心理,进而为了满足补偿心理一步一步迈向腐败。五是放纵心理。不严格要求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甚至“吹捧与自我吹捧”。放纵心理导致情操缺失、意志薄弱,甚至良心泯灭。六是投机心理。投机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尤其是看到有机可乘或者投机者占到便宜的时候,投机心理就会占据上风而使人失去理智。七是侥幸心理。侥幸心理主要源于有过违法行为而未被发现的体验,或者是周围人如此而未被追究,因此便侥幸地认为“不会有事的,即使有事,也有权力、靠山和关系等圈子保护”。八是两面心理。腐败者大多是两面人,有着两面心理。他们一面是人民公仆,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另一面却贪权、贪财、贪色、贪名。他们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对人反腐败,对己搞腐败;表面反腐败,暗地搞腐败;上班反腐败,下班搞腐败;进家反腐败,离家搞腐败;本地反腐败,外地搞腐败。他们时时戴着两张面具生活,不停轮换着,并用一张掩盖另一张。九是软着陆心理。软着陆心理是一种“马上要退出一线了,赶紧再捞一把……之后‘软着陆’、安享晚年”的心理,这种心理容易使某些官员“一生清廉,晚节不保”,功亏一篑,悔恨终生。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由此可见,谨小慎微总不为过,公职人员应摆脱放纵心理、贪婪心理和不平衡心理等不良心理,不开自身的“第一扇破窗”。因为一旦对自己要求不严,开了“第一扇破窗”,将造成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

  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应摆脱纵腐心理,坚持“零度容忍”。所谓“零度容忍”(Zero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