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干部交流亟待破“壁”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刘元新 日期:2010-01-26 12:26:02

  

  当前,因地区发展状况、管理体制机制、人员专业身份等方面的原因,基层干部交流正面临着四大壁垒,即地区壁垒、体制壁垒、专业壁垒和身份壁垒。这四大壁垒的存在,客观上将一个地区的干部队伍整体分割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小块,不同程度制约了基层干部特别是普通干部的交流,影响了干部队伍活力,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一是地区壁垒。当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等因素,不同地区公务员的待遇、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等都有较大的差距,无形中影响了不同地区干部之间的交流。同时,基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同省市、县市之间干部交流的范围和数量都十分有限,而且越到基层这种现象越明显。通常情况下,如果超出了县市一级,除了公开招考外,干部之间都很少进行交流。特别是在不同县市之间,多数干部一般很少有机会进行交流,向上交流更难。现实生活中,很多干部可能终生都在一个县市、一个乡镇或某个部门工作,久而久之,必将导致进取精神减退、创新意识减退,少数干部甚至还得过且过变成了“太平干部”、“混混干部”。
  二是体制壁垒。目前,出于减少地方干预、加强宏观调控、确保政令畅通等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部门实行了省一级乃至中央级的垂直管理,如国税、地税、工商、质监、土地等部门。这些部门虽然设在地方,但其人权、事权、财权都在省一级或者中央级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干部与地方干部之间的界限可谓是“泾渭分明”,导致垂直管理部门干部与地方干部交流的体制壁垒十分突出。再加上垂直管理部门干部待遇与地方干部待遇一般差距都较大,也影响了干部之间交流的积极性,突出表现为垂直管理部门干部不愿交流到地方,地方干部进不了垂直管理部门,导致干部队伍活力不足、创新不够。
  三是专业壁垒。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社会分工的日益完善,一些部门的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干部的专业化要求也相应提高。地方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质,这些部门的干部与其他部门干部之间交流的专业壁垒便显现出来,导致同在一个地区、同属政府部门干部之间的交流和流动越来越难。如公、检、法等机关,干部队伍数量大,在地方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但进入这些机关大多要求通过国家考试,或具有相关专业学历,这些部门干部交流出来容易,其他部门干部交流进去却很难,客观上也影响了干部的流动。
  四是身份壁垒。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干部交流还面临着身份障碍。《公务员法》颁布实施后,各地按照规定,对公务员队伍重新进行了清理和登记,普遍实行一人一卡、规范管理。这样一来,虽然公务员管理更加规范化,却导致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差别日益明显。不仅如此,随着近期事业单位改革和绩效工资的实施,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干部在身份、保障等方面的差距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这也使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之间的交流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在同一地区,实行公务员登记后,很多部门主管机关的干部身份属于公务员,但二级单位大多属于事业性质,出于身份、待遇等方面考虑,部门主管机关与二级单位之间干部的交流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顺畅。一些机关干部担心退休后的保障等问题,不愿到本部门的二级单位工作,而二级单位普通干部受身份限制也难以调入机关工作,这在客观上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