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习近平在宁德的从政实践对我们的启示——读《习近平在宁德》/一 农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一 农 日期:2022-08-09 11:18:08
下党”与“四下基层”
  寿宁县的下党乡是宁德地区当时的4个特困乡之一。1989年7月,宁德地委召开了一次贫困乡党委书记座谈会。下党乡的党委书记杨奕周胆子很大,当时在会上就站了起来,说:“习书记啊,我这个乡党委书记难当啊,下党太落后了,你能不能到我那里去看一看?”习近平就问他怎么个落后法,他说:第一,财政上拿不出钱,干部的工资发不出。第二,教育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天电影队来放电影《上甘岭》,很多小孩子看完了电影却不走,蹲在地上找东西,我们就过去问他们在找什么。孩子们说,我们看到他们打仗,想看看地上有没有留下子弹壳。您看,孩子们都这么大了,还不懂得什么是电影。第三,贫困户太困难。有一对夫妇,出门的时候要合用一条裤子,就是谁出门,谁就把家里那条唯一的裤子穿出去,回来再脱下来,换给另一个人。[1]杨奕周的这几句话对习近平同志触动很大,会后没几天,他就带上18个委、局的同志踏上了去下党乡的路。他们早上从地委出发,换了好几种车,走到平溪乡屏峰村,车子就不能往前开了,他们只好下车步行20多里山路,到下党时已经是中午了。简单换洗之后,习近平就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于他们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当场进行了研究,决定优先解决通乡公路、水电照明和办公场所的问题,并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委、局,要求限期解决。座谈会后,他又看望了几户贫困群众。下午两点多,习近平同志提出,不再原路返回,去现场考察要修的那条路。那是一条很小的山间路,很久都没人走,荆棘丛生,高低不平,乡党委书记杨奕周拿出一把柴刀在前面开路,习近平他们每个人手里拿一根棍子作拐杖,跟在杨奕周后面,一直走了五个多小时。那天,习近平同志的脚磨出了泡,晚上在县里找医生进行了简单处理。
  一周之后,下党遭遇了一场洪水。习近平同志当时正在福安陪同王兆国同志视察救灾工作,他十分牵挂下党的灾情和那里的群众,当即决定前去察看。当时,洪水冲毁了道路,十分艰险,可他坚持要见到群众。他披荆斩棘,几番涉险,终于来到了下党,慰问了群众,安排了救灾工作,心里才算踏实。
  1996年8月7日,习近平同志已经到福建省委工作,但他仍然非常牵挂下党,以省委副书记的身份组织人再进下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乡公路建设和下屏峰村灾后重建问题,还调研了花菇产业发展情况。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下党乡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下党乡敢“放炮”的乡党委书记杨奕周成了习近平同志非常要好的基层朋友。
  以上就是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故事,如今在福建、在全国早已传为佳话。然而,习近平同志心中牵挂的不只是一个下党乡,他由下党乡想到了全地区贫困群众的艰辛,想到了基层干部的不易。他在一进下党的第二天,就在寿宁县召开了地、县两级干部会议。在会上,他讲道:这次大家和我一起到下党乡实地调研,相信都很受教育。以后各个部门都要到贫困的地方去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任何原因、种种情况都不能成为不下乡的理由。后来,他在接访中看到老百姓翻山越岭、跑来跑去很不方便,就决定要变“上访”为“下访”。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