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韧性:生成机理及其时代诉求/薛俊丽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薛俊丽 日期:2022-06-17 09:07:55
有些组织丝毫未损,有些组织如虎添翼。组织能否在遭遇危机后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达到更好状态,在于组织是否善于通过反思而学习到处理危机的经验。党对党章的一次次修订,就是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譬如,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意识到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正因为党拥有不断反思的学习精神,才能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固政党韧性基因。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的时代诉求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需要持续性建设
  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的形成既不具有先天性,也不具有必然性,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政党韧性内部要素变革和优化的结果。相较于其他现代政党,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历经百年锻造,已经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然而,优势是一个比较性、发展性概念,只有不断对其加以发展,才能持久地保持。党要保持强大韧性,就需要具有持续性思维,不断推动政党韧性建设,使政党韧性持续加强,保持党旺盛的活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需要系统性建设
  作为一个在组织理论、组织愿景、组织宗旨、组织领导、组织体系等方面与其他政党有根本区别的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就开始了政党韧性建设。政党韧性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政党利用自身实力应对危机,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达到更好状态的本领。要应对危机,既需要政党韧性基因的增强,又需要政党韧性响应能力的提升,还需要推动“基因—响应”互动,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系统论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形成中的各个要素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联动的集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要素的缺失或弱化都可能导致政党韧性的减弱。譬如,如果缺失了政党韧性基因子系统,那么政党韧性响应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缺失了政党韧性基因子系统中的组织理论要素,那么崇高具体的组织愿景和人民至上的组织宗旨也将无从产生。只有系统性审视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的形成过程,才能避免停留在对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的外在描绘上,才能深刻、全面地把握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的理论精神和实践要义。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需要创新性建设
  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来看,其韧性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为适应环境而与时偕行、突破陈规、革故鼎新的历史发展过程。离开创新的政党韧性建设,只能陷入僵化难行的境地,不可能增强政党韧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破解组织理论上的本本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危机,党开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应对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可能对党员干部形成的冲击,八大党章提出“必须防止和抵制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的侵蚀”[2]65的党员建设要求。改革开放后,为了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党通过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健全民主集中制、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措施优化党组织的生态环境。新时代,党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等更好地应对“四种考验”与“四大危险”。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政党韧性建设只有契合党的历史发展、现实情况和时代要求,只有不断实现创新性发展,其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