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与完善路径/卢爱国 陈洪江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卢爱国 陈洪江 日期:2021-12-22 09:54:45
  组织路径:优化组织结构与强化组织功能同步并举。组织结构优化,一是要求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及时回应新环境的新挑战,坚持“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规定,始终保持组织结构的调适性和灵活性,及时将新的社会元素吸纳进基层党组织,夯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二是要求参政的民主党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共识,保持鲜明的界别特色和相对独立性,加强各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破除当前成员构成趋同、政党意识不强、基层组织松散的现象;三是要求人民政协这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组织平台保持协商民主的内在规定性,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既要规范与同级政权组织间的权力关系,又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既要重视高层人民政协平台的优化,也要注重基层政治协商载体的建设。组织功能强化,首先要强化政党的政治功能,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共识凝聚、利益综合、政治录用、政治教育、政治动员等功能,当然也要重点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功能,破解合作有余、监督不足的困境;其次要加强政党的社会功能,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要深嵌社会,在与所代表的群体和利益相关者良性互动中夯实根基,在为广大困难民众和经济社会组织服务中积蓄公信。
  制度路径:改善制度结构与健全执行机制齐头并进。奥斯特罗姆等人曾将制度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宪法层次、集体行动层次和操作层次。[7]这深刻揭示了制度的结构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应重视制度的结构性和制度结构要素间的耦合性。当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宪法层次上很完善,在集体行动层次上较健全,在具体操作层次上待加强;执政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规党纪建设较为健全,有关参政党参政制度和自我建设规范建设相对薄弱;参政党参与国家宏观治理的制度平台较为健全,参与基层微观治理的运行规范较为薄弱。故此,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结构的优化应聚焦制度操作层次、加强参政党制度建设、健全基层政党合作制度。只有行动规则,没有执行机制,制度是不完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文化领域发生的治理失灵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政党制度存在功能发挥不全、执行机制有缺陷的问题。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执行机制健全的重点在于加强政党监督,尤其是加强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的机制。
  能力路径:提高执政能力与提升参政能力双管齐下。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政党,领导着全球20%的人口,执掌着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权,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缔造者、推动者和维护者。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弱。中国共产党经过70余年执政历程,已锻造了高超的领导水平和强大的执政能力,但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和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政治任务相比,执政能力仍需继续提高。新时代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既要聚焦全党尤其是党中央,努力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又要着眼党员个体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