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单位副调研员群体潜行激励机制探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姚学强
日期:2017-04-25 16:16:24
也不至于被人“秋后算账”而陷入被动。所以,这是对那些敢干事、敢较真的中层领导的一种安慰:只要你有能力,无论什么时候,你在领导面前说话都有分量,领导都会给面子。正是因为潜行规则有很多规章制度不好规范、不能规范却又能获得一致认同和广泛影响力的积极因素,潜行规则才能在很多单位大行其道、历久弥新。
3.潜行规则可以名正言顺。总体上说,这些无法追溯源头、由来已久的潜行规则,主体上是中性的或偏向积极意义的。所以,要改变这些潜行规则,以强化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深度影响力,最恰当的办法不是排斥、整治潜行规则,而是开发利用潜行规则的积极因素,使其上升为显性规则。如,组建单位的“智库”,对那些从科职岗位退下来的、有想法且比较活跃的副调研员,给予其专家身份或专家荣誉,发挥其在人才发现与举荐、业务检查与评判等方面的经验与特长等;以智囊团、智库等形式,经常组织他们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让其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其与单位需求相一致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对待潜行规则坚持客观理性、注重引导的策略,是最积极而稳妥的办法。
4.潜行规则亦会与时俱进。就不同的单位而言,潜行规则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其深层次里必然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单位企业文化等相对稳定的主导因素,而且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理念的转变进行形式上的改变或内容上的丰富。比如,当前该单位对副调研员群体的潜行激励规则带有时代的烙印,这个群体思想相对保守,顾及身份和影响,不会做太出格的事,潜行激励规则顾及其面子即可,超越挖掘其人力资源的极限会加大管理的成本,甚至适得其反。而当“70后”“80后”“90后”成为一个单位老化的一代时,副调研员群体因为知识结构的变化,因为能力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会影响到潜行规则的具体表现,可能不会再满足于找一个舒适角落,享受这种小富即安的生活,而是需要单位领导采取更高规格的潜行激励规则。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一个单位成长起来、长期受一个单位潜行规则熏陶的群体,其对潜行规则的改变必然是保留其积极因素的,对于一个单位而言,这种与时俱进的潜行规则转变也必然是总体有利的。
5.潜行规则不能异化变质。潜行规则虽然不是制度规范所明确的,但至少也不应是制度规范所禁止的。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个别潜行规则因为与某个单位或某种形势相契合,而越过了其应该遵守的界线。比如,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地域观念、老乡情感太浓,而单位的老乡又较多且优秀,很可能就会形成强势的“老乡效应”,挑战常规选人用人、考核考评等重要事项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导致潜行规则影响正式组织制度的执行,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并加以防范。对于潜行规则,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其积极因素,更要研究并防范其恶化与膨胀对单位正常组织纪律和行为规范的冲击。
(作者单位:北京市柳林监狱办公室)
责任编辑 介明菊
E-mail:ldkxjmj@163.com
电 话:0371 - 63919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