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让制度“从墙上走下来”的过程控制之方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文清
日期:2016-09-12 15:27:29
,还有很多“聪明”的员工喜欢“走捷径”和“找借口”,借单位管理漏洞而偷懒。
考核管理不配套。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没有奖惩而考核,制度管理就会形同虚设。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员工有“大锅饭”吃,干吗拼命工作?单位没有建立科学配套的薪酬与奖惩、考核、激励机制,或者出现激励机制落实不力等情形时,也会严重挫伤先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注重控制过程,提升执行力
管理学告诉我们,到位的执行必须把握三个要素:制度、流程和机制。这就是“管理铁三角”。制度描述的通常是应该做什么,流程标明应该由谁来做、由哪个部门或岗位来做,机制确保如何做好。制度与流程的关系如同“堤坝”与“河道”的关系,“堤坝”用来护航,在制度、流程皆存在的前提下,机制发挥保障作用。
建立实在管用的制度。提高组织执行力的核心是由“人治”变为“法治”。制定制度的目的是增强组织的协调性、统一性和管理的规范性、政策的有效性。制定制度首先要考虑能否得到执行、能否得到自觉执行。单位最常讲的一条是要健全制度,但仔细想想,对于制度体系很不健全的单位,一下子制定厚厚一本制度,谁记得那么清楚?因此,要把关键的制度和制度的核心找准。有个小故事:小张和妻子小李结婚后,小张总是贪玩,夜里很晚才回家。小李就和小张订立制度:小张晚上超过11点回家,她就锁门睡觉。小张坚持一周后又很晚归家。小李重新订立制度:小张晚上超过11点回家,她就开门睡觉。自此以后,小张再也不敢超时回家了。这则故事中,小李把“锁”门改为“开”门,虽一字之变,却把握住了订立制度的关键、核心。所以,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管用。
制定简明实用的流程。强大的执行力,不仅要靠组织、靠能人、靠制度,更要靠流程。流程是一系列有价值活动的组合,是简化操作、便于执行的重要途径。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关键是按流程办事。实施科学的流程管理可以从“零碎”到“有系统、有计划”、从“无序”到“有序”、从“繁乱”到“简洁”。流程管理就是要消除人浮于事、推诿扯皮、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等“顽疾”,从而达到有序运行、提高效率的目的。建立业务管理的流程图是流程管理的重要方面。制定一套好的流程图,应该满足五个条件:突出目标和核心环节,界定好责权利,清晰简明,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有必要的监督。流程图能把制度、流程直观化、简明化。简捷的流程自当提高执行效率。
建立督查整改的机制。有了制度和流程并不代表就能遵守,还需要检查、督查机制来促使员工守规。因此,督查是执行中控制过程的关键。建立督导执行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制度和流程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员工自觉守规的必然步骤。为此,必须抓好三件事:检查、反馈、整改。在任务执行中,常见的毛病是发现问题慢、反馈问题慢、解决问题慢。及时检查能够及早了解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可以对难题会诊,听取民意,研究对策,给出方法;通过“回头看”和横纵比较,能及时解决问题、缩小差距和加快进度。督查的结果要及时通报,记入考核档案,并与绩效挂钩。督查的问题得 |